“三年三年又三年,贵州交通翻了天”这是社会各界对贵州省交通事业发展最充分的肯定。
近年来,该省相继启动了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农村公路三年会战、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
2015年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成为西部地区第1个、全国第9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2017年实现了建制村通畅率、通客运率达100%,成为西部第1个、全国第14个实现建制村通畅的省份。
第10个实现村村通客运的省份。
结束了广大群众望路兴叹的漫长历史,越来越多农村群众实现了“抬脚走上水泥路,家门口前能坐车”的梦想。
预计到2019年,全省将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到2019年,全省将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彻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为实现该省农村“组组通”三年大决战的具体目标,打通30户以上村民组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成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牛鼻子”。
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作出了“交通建设项目要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的重要指示精神后,省委省政府立足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的省情实际,于2017年8月率先在全国启动了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经全面调查摸底,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还有39110个30户以上村民组未通硬化路,涉及规模9.7万公里。
通过两年半的努力,建成通组公路9.7万公里,实现39110个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其中,2017年投资100亿元,建成通组公路2.5万公里,实现76%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
2018年投资200亿元,建成通组公路5万公里,实现92%以上的村民组通硬化路。
2019年投资88亿元,建成通组公路2.2万公里,实现100%的村民组通硬化路,实现通组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转变。
农村“组组通”公路已成为老百姓获得感最强、满意度最高的民生项目。
自2017年8月30日,省委省政府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实施以来,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加速向“最后一公里”聚集,在短短四个月时间,截至2017年底建成通组公路2.8万公里,超额完成建成通组公路2.5万公里的目标任务,实现1.3万个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全省村民组通硬化路率从2017年6月底的68.9%提升至76%以上。
随着一条条农村“组组通”公路的建成,一辆辆客车开进了村内,一辆辆货车开进了山区,一辆辆农用车开到了田间地头,既方便了群众,运出了资源,换回了钞票,也加速解决了“黔货出山”和当前老百姓物流畅通问题,形成了“一路通、百业新”的发展景象。
同时,各地组织当地贫困群众组成劳务队经培训后参与通组公路建设,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收入渠道。据统计,直接参与通组公路建设的农村群众约30万人次,通组公路建设也成为老百姓就近就业和增收脱贫的重要渠道。
2017年该省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实现了“首战告捷”。
2018年该省按照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和全省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决策部署,围绕完成投资200亿元,建成通组公路5万公里的目标任务,勇毅笃行,细化举措,有力推进项目建设。
截至今年4月24日,全省累计开工建设3.5万公里,完成路面9366公里,完成投资87.3亿元。
到6月底,5万公里将全面开工,建成通组公路1.5万公里,完成投资100亿元,到12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有条件的地方可提前完成。
该省农村通组公路的标准原则上是:
路基宽度不得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得小于3.5米,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等级采用C25及以上、水泥混凝土路面厚度不得小于15厘米,沥青路面厚度不得小于4厘米;补助资金省级按照40万/公里定额补助。
以前路不好,因为没有钱修路,而现在拨了钱修路,又要防止有人打民生款的主意,修出的是豆腐渣工程。为确保此项民生工程的进行:
一是精准识别项目。按照 “五个不能纳入” 的原则,在两次“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核实的基础上,在项目规划中运用GPS和遥感卫星技术对规划项目进行逐一甄别,坚决挤掉项目申报“水分”,确保有限资金能够发挥最大效率。
二是规范建设程序及标准。按照“工程总承包、不准转包、可劳务分包”的要求,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整乡推进”通组公路建设。省交通运输厅也同步编制出台了“组组通”公路建设工程技术导则、简易施工图设计范本、建管养实施细则、资金管理办法等7个标准文件,并先后举办13期近3万人次的专项培训,全面规范了修的标准、怎么修、怎么管的问题。
三是强化行业监管。省交通运输厅充分运用“大数据”,同步建立了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监管平台,对项目库建立、计划下达、招投标、施工合同、实施进展、资金使用、质量监督和验收管理进行全过程数据监管;省“决战办”结合工程阶段性特质,重点对目项建设程序、工程质量安全及实施进度进行现场督导,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督办通知,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四是强化民生监督。将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作为当前全省第一民生工程,全省纪检监察机构全程参与,基层一线民生监督员跟踪监督,积极发动沿线广大群众监督工程质量,有效形成了全覆盖监督网络。
2018年是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的攻坚之年,为确保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连战连胜”。
一是继续抓好政策设计。在1+N政策框架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督促市、县政府将通组公路项目建设和统计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指导县级政府按照全省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和脱贫攻坚春风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科学制定施工组织计划,全力做好土地、林业、砂石、水泥、用水用电、炸材、施工机械和施工人员等要素保障。
二是继续抓好工作部署。按照“能快则快、能早则早”的原则,通过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项目监管平台,强化项目运行调度,建立项目管理台账清单,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推进。
三是继续抓好政策解读。注重“修什么、怎么修、修的标准”等内容的解读,结合“新时代大讲堂”,针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和发布工作简报等方式,继续强化通组公路政策解读,全力推动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四是继续抓好督查检查。省“决战办”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地开展巡回督查,对项目进度严重滞后的地区采取电话提醒、通报批评、警示约谈等方式,着力加快项目建设。同时,继续强化通组公路质量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对通组公路项目质量安全进行明察暗访,对质量隐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及时督促整改。
五是继续抓好追责问责。保持严惩重处腐败行为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工程实施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让每一条通组公路都在全省脱贫攻坚、同步小康中发挥最大效益。
开展农村“组组通”公路是贵州历史上首次在农村生产力布局、自然村寨定局上的一次大行动,该省新型农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今天,未来人口的迁徙、迁移是向城市集中,自然村民组只会减少不会增加,这次农村“组组通”公路是一次规划的大定局。所以,实施组组通硬化路主要考虑的是30户以上的村民组,以后增加也只能在此基础上来逐步增加,向城市和城镇来考虑。
各地在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与村民自行协商解决土地征用、路线走向等问题,齐声唱好贵州农村早日实现“组组通”公路的大戏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