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清晨6时,我打开手机,一网友问我:你们不辞辛苦,早起晚睡,又无一分钱回报,这是搞文化发掘?还是文旅推介?我们希望你们好好的将我们的故事听完……
时光不等人,瞬间一看,中国的傩传承人就可能断档,几千年的傩文化就可能断送到我们手里。
这次开展的贵州代表性傩戏传承人抢救性走访调查:于2019年3月27日~4月5日和2019年4月8日~4月17日分两期进行,一路上有惊无险地进行着。我们一行五人每天行走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享受着贵州高原清新的空气,观看多元的山林竹水,每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半收工,我们收获着一路的芬芳和故事!
车在山路上盘旋,五颗心却在空中飞扬!
九路十八湾,是傩技师们刻在牛角上的深深印迹!
那山涧清泉,奏响的是傩艺师那浑厚庄严的阵阵傩歌!
总是期待与每一位传承人的相遇,
相见,确实让人倍感亲切!
所以,总是不愿意说声再见!
每天出发时,都向同行者表示“今天”可以早点收工!
而结果却是,一天比一天回程得晚!
第七站:万山,黄道,长坳村肖之华坛班,师从蒲法宏,师兄弟众多,传承虽然艰难,却还能够勉强维持生计,却也期待有朝一日现状能有所改变!
第八站:碧江,瓦屋,谢红军坛班。今天又一次遇见“四十三岁”,即该坛班最小传承人谢革云,四十三岁,并且已经外出务工。
八十一岁的老人,颤颤巍巍的从木房子的楼扶上取下一袋袋书籍、法衣、法器等等。无论是法器还是神头,无论是法衣还是排带,都在诉说着三百年前当时传承人的手艺辉煌。
特别是科仪打开以后,让在场的人惊讶万分,有上百本手抄科仪是民国及以前的作品,更是有“嘉庆、道光、同治”年间的可以也不再少数。
无意中发现传承祖师一栏,让秦法雷惊呆,久久不能平静:“陈法扬、陈法虎、罗法太、夏法华、周法虎、周法龙”,这几位祖师爷也是我们秦氏傩坛的祖师爷,当时就翻出《印江傩堂戏》一书中的同样师祖名字给他老人家看,并且把书赠送给了他。他们不谈很多法事相同,单单有五个以上师祖名字,就可以说明他们均来自同一师祖!
今天两个坛班的共同点就是”傩戏师“完全从傩坛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专门演出的‘戏班子”,“傩法师”与“傩戏师”有分工,有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这种方式在该地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一现象的存在,也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傩的传承与发展,始终是横亘在当代傩传承人面前不可逾越的两大难题!
我们这是搞文化发掘?还是文旅推介?
请网友们多多发言,各抒己见,将我们寻《找傩传承人》之旅的故事讲透、讲深、讲的丰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