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1日,第二次寻访傩传承人活动首日寻访活动今天凌晨结束,今天又是一个紧张工作日。
上午9时,我们一行到了通州镇中星村邓国锋、邓庆和(法波)傩传承人家,邓庆和在他的堂屋与秦法雷表演了傩文化节目,邓庆和告知,听说我们到来,他从工地上马上来与我们相见,不知不觉中已到了中午饭时间了,他留我们一起午饭,因有约在先,中午12时,我们立即驱车去寻访另一个76岁的傩传承人。
13:45分我们转了一圈又转回去了,导航在天眼附近失航,快2点了,午饭还没吃,只有拿水果充饥,网友告知:那个地方电子设备是屏蔽的。好不容易,14:20分在塘边镇新店村才见上76岁的阳戏传承人李玉辉(德龄〉、李金鼎(胜法)坛班老师,在他家里,得知我们中午饭也没吃,他安排儿媳为我们做饭,15时才吃饭。
李玉辉:法名李徳龄,76岁,师傅是其父亲李奇伦。传承了6代,道光18年传承下来,老的那一辈从四川到遵义,请遵义的师傅来这里传法。其师傅有20多个徒弟,现在只有其一个,其徒弟:
李金鼎:法名胜法42岁,96年过职,
李金恒,60岁,
李金明,41岁,
惠顺德:法名顺恩,56岁
邓明聪:法名胜聪
秦开智:法名胜明,55岁
秦开朝:法名胜财,80岁
李金鼎的徒弟:还没有过职,属于戏班子,这些属于有事才来演出,因为在农村要生存,经济收入靠这个是无法支撑的,有事就做法事,没有法事就务农种养殖样样干,以维持生计。
平塘县作协副主席李金喜也从脱贫攻坚一线赶来,说:贵州省政协来这里考察时,我向他们提出'民族民间文化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和旅游是相辅相承的。当地的阳戏是从遵义学艺传过来的时候,平塘塘边镇当地当时没有什么大众娱乐的演绎,所以阳戏的出现,当时在当地是很受大众喜欢,每次出戏都有很多人观看,阳戏表演的剧目健康,有正能量的,比如当时的剧有:反对包办婚姻,倡导尽孝等
阳戏目前演出现状不乐观,是受影视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对这个很陌生,受众变小,剧本年龄失传,传承人没有好好学习,道具服装建设困难。
县里只做了一些宣传,经费支持不够,组织人学习培训没有经济支撑,傩传承人大多数是贫困户,更应该去帮扶他们,不仅能脱贫,还能提高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硬件设施也是关健。
16时,我们与他们道别,驱车到了深井村唐正军家,他家四周群山怀抱,果树成林,最大的一棵木姜树要5个人才能怀抱住。据在这棵树旁世代居住的77岁唐应柱老人说,数百年来老几辈的老人告知,老的辈他们来这里就见这么大,应该是有800多年历史了,果实累累要九月自然脱落,人们一天能拾到十多斤,一斤可卖一百元,每户每年可得到一笔不菲的收入来弥补家用和给孩子们读书用。
唐正军说:他们以前向村里的领导建议,将这棵千年古树进行包装,在古树四周搭台演出傩戏,将贵阳的人引导来拾木姜子,沾千年古树之神韵,带动乡村旅游。我们也对他的建议彼感兴趣,木姜子果实也有药用价值,若肚子胀气和疼痛吃几颗就可以好转。
谈话中,他们已煮好饭菜,硬要我们吃饭了才行,我们只有在这里吃下午饭了,离我们中午饭才2个小时,又进餐了。
傩文化把传承人与我们寻访者紧密相联,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目的只有一个,传承人与寻访者一定要把傩文化发扬光大,我们坚信这一古老的文化一定会让世界与更多的人惊喜不断。
乡村振兴,文化同行,指日可待,有益的事情,认真讲好傩文化及传承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