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个晚上7点,在贵州大学北校区逸夫楼326室,一场讲座让人称赞不己。
主讲人是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汪文学教授,主题为:“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来这里聆听汪文学的讲座的听众,座无虚席,场面暴棚……
这场讲座是由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贵州大学西南民族文化走廊研究中心主办,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协办的“黔山问道”系列沙龙第8期,每期均有特色。
汪文学,苗族,1970年生,文学博士,教授,九三社员,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副主委。曾任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兼任贵州苗学会副会长,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省级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负责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中国文学教学团队”负责人。主讲的“中国人的精神传统”被评为国家级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被评为“贵州省教学名师”,曾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模范个人”“全国各族青年团结进步优秀奖”“贵州青年五四奖章”“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获得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次)、贵州省文艺奖三等奖、贵州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贵州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研究2项,竹编大型文献丛书《中国乌江流域民国档案丛刊》《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丛刊》《中国西南布依摩经抄本文献丛刊》,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个人独立撰写的学术论著10部。
汪文学说:无论是旅游还是文化,我皆是入行时间最短的,共不足三年时间。23年的大学教授经历,从图书馆、文学院、教务处。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传统文化。“带着文化入行旅游”(以文促旅),“带着旅游传播文化”(以旅彰文)-这是我近三年的工作职责和个人使命。
从个人的思考和经历出发,联系贵州的实践,谈论文化和旅游之共谋发展。为什么我总是要谈个人,说贵州。不是个人的高见,贵州有经验,而是呈现个人的生命经历和贵州的发展实践,供大家参考。
他说:文旅结合的基本思路:
何谓文化?文化和文明的区别(埃利珂斯《文明的进程》)文化是自足的,文化是人类自己编程的“意义之网”(格尔兹《文化的阐释》)。文化没有高低,先进与落后之别。文化价值之间没有可比性,其价值由社区群体及个人来评估。文明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
文化资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资本。
“以文促旅”是将文化资源资本化,其中间环节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思考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县级层面-乡村层面
五千年中国文化最核心的要义-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发展生态文明的中国智慧》
《天人合一:游的精神本质和哲学取经》
游的几个层次:
谢灵运式的山水之游;
陶渊明式的田园之游;
孙倬式的卧游;
今人的“到此一游”。
游的最高境界是“神游”“卧游”-践行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历史)
游的精神实质:
自由精神、游戏精神、诗性精神。
诗与远方的共性:
自由精神、诗性精神、游戏精神和浪漫精神。
旅游与想象力-诗性精神
“美丽中国”的要素诠释。
“不一样的中国”的特质分析。
近十余年全国各省地域文化和旅游形象构件情况:
地域形象:
诗画浙江、好客山东、老家济南、多彩贵州、清新福建……
地域文化:蜀学、湘学、闽学、桂学、徽学、浙学……
地域精神:
构建当代贵州精神文化体系:
基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开展当代贵州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
基于文化资源资本化的路径开展当代贵州精神文化体系的构建。
以多彩贵州、贵州精神、贵州文化(黔学)为核心要素构建三位一体的当代贵州精神文化体系。
关于当代贵州精神文化体系建构所做的工作:
多彩贵州-贵州形象
全国各地、世界各地鼓吹“多彩贵州”使之“风行天下”。
撰写专著《作为地域空间的贵州形象史研究》
展现历史以来贵州地域形象之发展过程
诠释“多彩贵州”或“多彩贵州风”内涵:风景贵州、风情贵州、风俗贵州、风物贵州、风骚贵州、风骨贵州。
意外收获:
构建隶属于“地域学”的“地域形象学”。撰写论文《地域形象学刍议》。
提出课题“国家视野下的地域形象构件研究”。
引申问题:“美丽中国”“不一样的为中国”之内涵诠释。
论题:“多彩贵州”与“美丽中国”
“浪漫贵州”与“诗性中国”
贵州精神
撰写专著《贵州地域文化精神研究》。
贵州地域文化精神-贵州人文精神-新时代贵州精神。
如何呼应?如何贯通?
贵州文化:黔学研究
黔学成为学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学理论依据。
黔学与国学各有千秋。
如何挖掘富有特质的地域文化资源,赋予地域旅游文化品牌的丰富内涵。
特质观念和品牌意识。
唯一性和占先机。
“周末贵州”:
高铁四小时圈子做“周末贵州”。
“浪漫贵州”:“浪漫贵州为构建诗性中国共吸纳力量”。
“红色贵州”:
“良知贵州”:
游贵州、悟良知,通天人。
“苗疆走廊”:演讲题“苗疆走廊的文化意蕴与旅游开发”。
“中国温泉省”:“沐浴的审美价值与贵州温泉文化的构建”。
“美酒贵州”:“酒旅通神:酒旅融合的形上思考”。
“山地旅游”:“贵州山地旅游的文化品格”。
他系列整理了贵州地域文化资源,为资源变资本积蓄力量。
贵州“文物”三普资料集成和分类整理研究。
贵州红色长征文化资料集成和研究。
贵州民国档案整理与研究。
贵州古近代名人日记整理。
贵州地记资料汇编。
以文化为核心,以品牌塑造为目标的旅游宣传。
“贵州文化进校园”系列宣传活动
“寻亲之旅”-贵州与江苏(屯堡文化)
“感恩之旅”-贵州与苏州(谢孝思对口帮扶)
省级旅发大会与品牌塑造(一届大会造就一个品牌)
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山地风光、山地运动、山地文化)
构建以“多彩贵州”为塔尖的金字塔型的贵州旅游文化品牌体系。
“多彩贵州”(省级)←10个市州←88个县市←乡村
县级层面的文旅结合
为什么是县级?“皇权不下县”。县级地域的历史形成,
县级文化自成体系。
县级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县城文化品牌的凝冻。
一个被忽略的文化人群:
县域文化老人是县城文化事项的“万事通”。
应当享有非遗传承人的待遇。
目前正思考这事怎么做?
个人工作方式:读方志-听县域文化老人讲故事-看现场-开座谈会-专家研究。
做一套全新模式的“贵州县域文化丛书”(88册)。
当下县域文旅融合的现状:
过分迷信外来的规划团队。
埋头苦干,做政绩,做形象,不看市场,不顾游客的需要,制造一大批同性质的产品。开张之日即关门之时。
激情过于高涨,赋予旅游业过高的期望。
个人意见-放慢产品建设速度,提升产品建设质量,拯救已经建设好而无法运营的产品。
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一县一品”。
整理县域文化资源,提炼县域文化品牌,赋予县域旅游产品独特的文化意蕴。目标:
贵州第一,中国唯一。
剑河温泉与仰阿莎-美容
石阡温泉与梵净山-长寿
郎岱古镇与唐蒙枸酱-饮食
三都水族与殷商遗民-文化
永宁古镇与苗疆走廊-通道
贵州旅游景区经营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乡村层面的文旅融合
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现状:
乡村文化建设的缺失:
“脱贫攻坚”解决乡村经济贫困的问题,“美丽乡村”解决乡村居住环境问题,乡村文化建设落空。乡村文化站“沉睡”,未能担当职责。
乡村文化支离破碎,基本流失,乡愁无所依托。处于“古典美”与“现代性”的转换地带。
在2018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北京论坛发表“文化自信与乡村振兴”主旨演讲。基本观点:
中国文明的根基在乡村文化,中国情绪之底色是乡愁。
中国乡村衰落之路:
工业化进程使手工业离开乡村,导致乡村经济的破产;
恢复高考后,乡村文化人通过高考上大学进城市,知识分子离开了乡村;
改革开放后,农民工进城务工,劳动力离开了乡村;
新农村建设或美丽乡村建设,破坏了乡村的文化生态。
中国乡村衰落的核心问题:农民的被边缘化和被矮化。
乡村文化的自卑自贱,缺乏自信(包括农民文化的自信和乡村文化的自信)
因此,乡村振兴之关键是文化自信(农民文化的乡村文化)
对传统村落乡村文化全面搜集和整理,撰写村史和村志(个人实践), 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塑造
乡村旅游与农家乐的区别
通过乡村文化的全面搜集和系统梳理,构建乡村旅游品牌,充分彰显其唯一性和独特性。
景观生成过程与品牌塑造研究
地方官员、在地文人和普通民众的共谋:地方官员搭建平台,在地文人创造文化,普通民众编故事传播。
从自然景观道人文景观的演变。
品牌塑造:
郝家湾与天人合一的中国精神
小丹江与中国苗族大本营
万户水寨与中国殷商文化遗存
为此,构建以“美丽中国”为塔尖的中国旅游金字塔形品牌体系。
文旅融合,国家引领,地方时间,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
聆听汪文学讲座的听众说:
汪文学是专家型的领导,把脉贵州文旅现状恰到好处,分析精辟到位,是我们贵州人的福气,也是贵州长足发展的希望,再次吹响了决胜贫困,脱贫攻坚的冲锋号,汪文学真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