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位于黔东北、铜仁市西部。贵州省东北部之铜仁市中部。
其东北部与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与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德江县,东南部与江口县,南部与石阡县,西部与思南县等接壤。
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佛教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麓。面积1969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3个镇、1个乡。
印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8℃,日照1255小时,无霜期近300天,年降雨量1100mm左右。
县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印江河、车家河、乐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沟河等,地表河网较密。多数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缓,下游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别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由南东向北西流入乌江。
印江县水资源丰富,河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20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达12.5亿立方米,印江县有地下热水泉4处,露天泉井水163处。
县境内山峦叠嶂,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达5.87万千瓦。
生物资源丰富,梵净山有生物种类2601种(动物801,植物1800种),其中有黔金丝猴、珙桐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植物。经济林木有茶叶、五倍子、吴萸、杜仲、黄柏等。
县境内有细碧岩-石英角斑岩、基性岩-超基性岩、酸性花岗岩等岩浆岩。印江县矿种较多,已发现各类矿床(点)112处,已知矿种主要有金、锰、铜、铅、锌、砷、钨、锡、汞、锑、铌、钽、铀、赤铁矿、褐铁矿、水晶、硫铁矿、重晶石、磷块岩、钾长石、高岭土、大理岩、花岗岩、电石灰岩、水泥灰岩、煤及热泉等……
印江县人口45万余人,有土家族、苗族、蒙古族、回族等25个少数民族。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4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印江之名源于唐开元(713—741),唐代初期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思王县”、“思邛县”,明弘治七年改设“印江县”,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印江县”。
相传从“邛江”改为“印江”,是个有趣的故事,据说当年地方官员向皇帝呈报印江政况,皇帝一时没注意,把“邛”字认做“印”字,脱口而出。天子发话,金口玉言,于是中国历史写进了一个“印江”。
620年,建立思王县,治今县境东部。
716年,置思邛县,治今印江镇甲山村。
742年,思王、思邛县隶宁夷郡。
五代时属黔州。
宋废思王、思邛2县,设朗洞和思堡,为思州地。
1127年,改隶夔州路。
960年,废思邛县为邛水县。
元代,印江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地,境内建思邛江、朗溪、厥册三长官司。
1284年,改隶顺元路。
1292年,改隶湖广行省。
明初为厥册蛮夷长官司,保持朗溪、思邛江长官司。洪武年间改厥册蛮夷长官司为朗溪蛮夷长官司。
1494年,废思邛江长官司、朗溪司,设立印江县。
1830年,废朗溪蛮夷长官司,并入印江县。
1913年,隶属贵州省黔东道。1925年,废黔东道,由省直管。
1935年,隶属贵州省第六行政区。
1943年,隶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1947年,隶黔东南师管区所辖。
1949年,设立印江县。
1986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印江县,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原行政区域不变。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
印江县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荣获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贵州省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省级文明县城,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蔡氏古法造纸艺术之乡”等美誉。
梵净山:位于印江县,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 567平方公里。 梵净山,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 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 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梵净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
木黄镇:位于印江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陵主峰梵净山脚下,地处两省(市)三县(印江、松桃、秀山)交界处,距印江县城41公里,素有印江东大门之称,是中国工农红二·六军团会师圣地,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绿色小城镇,省级示范小城镇。
严氏宗祠:位于印江县城振兴路西段南侧严家寨。建于1816年。共三进,坐南向北,中轴对称。原有门墙、六角亭、前天井、厢房、三星台、正殿、后天井、后殿、厢房、钟鼓楼、操场等。现存正殿、后殿、两厢、配殿等,占地面积1380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21.5米,通进深10.6米。正殿及两厢皆用雕花石栏板围护,刻“八仙过海”、“狮子滚绣球”等图。
依仁书院:位于印江县城,修建于1688年的依仁书院,最初名为“龙津书院”,1809年易名为“依仁书院”。
护国禅寺:位于印江县永义乡大园址村。始建于1126 年,是明代梵净山四大皇庵之一。
土家族婚俗文化:
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婚俗文化演变至今,少说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哭嫁歌》是一种女性演唱的婚俗情景曲目,有独唱、对唱,还有众友好姐妹陪哭的群唱等形式;音域只有五度,调式是汉族商调式,也有徵调式的。
印江狮子灯舞狮2人,牌灯1人,宝灯或灯笼1人,有的灯班扮带面具的笑和尚和孙猴子各1人,其余大都是备玩重桌子时表演各种杂技的能手。狮子出灯、收灯各种仪式和龙灯相同。演出时,牌灯按白天送的帖子引到各主家。狮子到地,在大门外向主人堂屋俯伏在地,摇头摆尾,抖动头上的铃铛,俟主人对着狮子燃过香纸,拱手作揖,打发钱物后,狮子点头三下,向主人答谢。
苗族宗教习俗:
“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土家族过赶年:
过赶年,即比汉族过年提前一天过年,月大二十九,月小二十八,印江土家人又称“蓑衣年”。据说明代,东南沿海倭寇成患,明朝廷对各地土司官特旨招募土兵。是时,印江土兵供湖广总兵俞大猷征调,按调令要求,土兵往往在腊月底登程,土家人为了能过团圆年,便纷纷提前过年祭祖祭神,为出征的土兵壮行。
印江傩堂戏:
傩堂戏是傩祭法事结束后开洞娱人唱的戏。傩堂戏剧目有正戏和杂戏之分;①正戏,即由唐氏太婆和尖角将军请出锁在桃园三洞中的24个面具,它代表24出神戏,分半堂戏和全堂戏,半堂戏12个剧目,全堂戏24个剧目。
印江油纸伞:
油纸伞是印江县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印江油纸伞流行于明清时期。在民国时期就畅销遵义、贵阳、重庆、广西、福建等省市。因此,在西南地区历来有“思南斗篷,印江纸伞"之美称。l958年至l962年,印江油纸伞出口远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在省内及全国多次获奖,深受广大用户及旅游者的喜爱,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
梵净山团龙贡茶:
梵净山团龙贡茶1994年6月被评为国优新产品,荣获“中茶杯”一等奖,2000年元月又荣获第六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历史名人有:
顾复生:系严寅亮之孙女、严希纯之长女,医学博士学位。
杨茂春:土酋首领杨再思第二十代孙。
祝次尧:缠溪学鉴、学董、缠溪自治局局长。
廖云鹏:派名袭仪,字凌霄,号花山主人。
廖袭华:癸巳科举人第二名亚元
严竞成:南京中华女中东方中学校长、南京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陈正国:黔东革命根据地开创者之一。
杨胜忠:思邛江长官司正长官。
王峙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协顾问。
吴学超:太空科学家、美国地质测量局航空测量组组长。
戴秉国:中共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思基: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
朱沙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五分校任政治委员。
冉少波:红三军黔东纵队师长。
潘纯瑶:系清光绪时期著名书法家潘鹄臣之孙女。
徐玉琳:印江县妇委会理事长。
严希纯:中国致公党秘书长。
严培安:木黄游击武装支队长。
陈天星:云南陆军七十六旅第三营右队当排长。
徐龙骧:卫生司隶事。
田瑞龙:蜀汉五虎大将军。
严寅亮:己丑恩科举人。
周以湘:道光年间军佐。
王道行:陕西省候补州判。
黄世发:河北直隶省营田观察使
陈友儒:河南省治水县驿丞。
肖重望:河南省陕州阂乡县知县
田儒名:思州宣抚司同知。
张恢:兵马府武功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