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日期间,贵州省入黔游客433.74万人次,同比增长30.14%;消费总金额109.73亿元,同比增长34.94 %。
全省纳入监测的116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355.4万人次,门票收入5754.2万元。其中,累计接待游客3万人次以上的景区有37家。全省纳入监测的34家温泉景区游客接待量达13.8万人次;门票收入1034.2万元。全省纳入监测的136家旅游饭店平均出租率超过80%的有59家。其中,平均出租率超过90%的有30家。
累计进出港航班1218架次、进出港旅客16.1万人次;铁路共发送旅客67.5万人次,其中,高铁发送旅客48.9万人次;高速公路累计进向车流量为307.5万辆,累计出向车流量306.9万辆;公路累计发送旅客174.1万人次。
下司古镇游客体验包粽子 图源:下司古镇景区
旅游市场运行主要特点
全省各地围绕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狠抓统筹协调和总体调度,依托端午节厚重的文化背景和多样的民俗活动,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丰富的人文内涵,超前谋划,精心打造,着力营造文化氛围浓厚的旅游环境。
以文树旅,民俗活动丰富旅程。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各地做足粽子的文章,并与各地民俗相结合,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给游客的旅途增添了有滋有味的民俗活动。贵阳市花溪区开展“包粽子、打糍粑、做香囊”传统民俗活动;遵义市赤水市开展贵州省“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播州区开展端午节斗牛表演活动、务川县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之‘粽’情仡佬·乐活务川”活动、道真县端午仡佬情歌对唱;毕节市织金县开展端午民族山歌争霸赛,大方县开展“六寨苗族端午跳花节”;贵安新区云漫湖景区开展“快乐‘粽’动员”活动;黔东南州凯里市下司古镇、锦屏县隆里古城、丹寨县万达小镇开展百人包粽、香包制作、彩蛋彩绘、非遗独竹舟表演及苗族盛装巡游等活动。
以旅彰文,延绵传承中华文脉。江上千帆打鼓声,人间毕竟慕忠名。赛龙舟即是体育娱乐活动,也是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方式,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各地纷纷推出传统龙舟活动,铜仁市举办2019年“桐达·翰林居杯”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系列活动,吸引越南游客270人;遵义市赤水市大同古镇、黔东南州黄平县、黔东南州木良景区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赛龙舟文化旅游活动。此外,全省各地开展了以弘扬家国情怀,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贵阳市孔学堂以“家国千秋·端午游园”为名,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己亥年端阳“蒲艾清芬”昆曲雅集和书画展览等活动,毕节市开展中华传统佳节图文展,对传统节日的来由、相关民俗活动进行图文展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游客在旅行中,不断增强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大同河衅独竹漂表演 图源:遵义市文体旅游局
合和共生,文旅发展提质提效。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省各地结合“非遗保护 中国实践”主题,举办了200余场次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在多彩贵州风景眼文创园的主会场上,各地选派的非遗节目轮番上演,让观众大呼过瘾,同时公布了我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24项315处。至此,贵州省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28项,1026处。各地非遗展示精彩纷呈,织金县织金洞景区与民俗相结合,游客可以领取端午香包,体验苗族蜡染非遗文化和织金民俗文化;贵阳市、毕节市、黔东南州等地区开展非遗文化演出和地戏演出活动。巡视员黎盛翔带队参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主会场展演活动,世界非遗名录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接受文化和旅游部颁牌,我省选送的侗族大歌在《看见·非遗》主会场展演中赢得热烈掌声。非遗项目与旅游项目的融合,提高民众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非遗的良好氛围,也为旅游项目增光添彩,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政策发力,外省游客数量激增。贵州省充分做足夏季气候文章,提前谋篇布局。4月和5月,在郑州、济南、青岛举办文化旅游主题推介会,推出了人文生态文化游、国际天文科普游、世界名酒文化游等5条经典线路,并发布于2019年5月5日至7月15日期间,河南、山东游客可享受贵州省内所有收费景区五折门票优惠(温泉景区和全省各景区内特许经营性项目除外),旅游企业可享受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补贴政策。5月16日,在重庆举办的避暑度假游主题推广活动上,宣布2019年6月15日至9月22日期间,除贵州以外的全国其他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居民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享受贵州省各收费旅游景区门票挂牌价五折优惠(温泉景区和全省各景区内特许经营性项目除外);除贵州以外的全国其他省(区、市)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在贵州境内高速公路行驶实施五折通行优惠。随着高考季的结束,考生外出旅游的需求和我省夏季气候优势叠加体现,政策红利带来的效益必将不断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