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玉广介绍说,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黔中大地,贵州以雷山郎德苗寨等8个村寨为试点,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及乡村旅游扶贫,成为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旅游的省份之一。“十三五”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大做强旅游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战略举措,把旅游经济作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五大新兴产业”、“四大经济”和“三大长板”之一统筹推进。紧紧围绕建设国际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总目标,紧扣“大旅游”、“全域旅游”、“旅游+”、“旅游扶贫”、“旅游经济”五大关键词,创新发展全域旅游、山地旅游、高效旅游和满意旅游。连续成功召开13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4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发起成立了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登记旅游资源8.27万处。省政府出台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着力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不断丰富中高端产品供给,全省A级景区总量达到348家,4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达到117家。赤水河谷荣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称号,实现了零的突破。大力实施“文军扶贫”和旅游扶贫“九项工程”,通过旅游业发展累计助推89万余贫困人口增收脱贫;贵州广大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一批优秀艺术作品获国家级大奖,省直文艺院团4年来采风创作240余次、1000余天、1200余人次,每年公益演出500余场,连续4年举办了“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文化惠民为群众幸福生活添彩。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遵义、贵阳、毕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至2018年底全省建成图书馆分馆80个、文化馆分馆76个,3个民族自治州1909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农民文化家园”和4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正有序推进。贵州省博物馆新馆、贵州美术馆等建成投用,助推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不断加大文物遗产保护力度,全省有不可移动文物14000多处,遵义海龙屯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零的突破,724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贵州有85项140处,在中国40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贵州侗族大歌和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2项入选;文旅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2018年底开启了贵州文化和旅游事业融合发展的新征程,着力从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等方面,推动文化和旅游在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今年以来,启动实施“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30项重点工作,加快文化和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能力,挖掘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创新培育文化和旅游产品,不断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提高贵州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在工作中推进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发展。创新旅游推介+文化展演+非遗展示“三位一体”推广宣传方式,成为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的新亮点;推动民族演艺节目和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非遗项目进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形成旅游消费新热点;在文化遗产“既保护好,又活起来”的新共识下,做好非遗产品向旅游商品的转化,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依托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推动红军长征历史文化徒步线路建设,启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等,为多彩贵州再添新彩。
贵州力争到2025年建成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旅游生态和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的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世界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将采取多项措施,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支持旅行社、娱乐企业、住宿餐饮等文旅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并做大做强,引进一批国内外文旅集团投资落户贵州,打造大型现代文旅集团;培育文旅融合示范园区,推动传统技艺、传统美食、表演艺术等项目在园区聚集转化,形成文旅综合体、文旅消费新热点。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提升住宿餐饮企业、壮大文化艺术团体、创新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办会机制,强化产业推进功能;提升文化旅游监管服务现代化水平,强化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文化旅游标准化工作,推动文化旅游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山地旅游标准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持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主要城市集散地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深入推进旅游景区、景点的“厕所革命”。;推动文化旅游环境共建共享,深化“文明在行动 满意在贵州”活动,提升全社会文明素质;强化文化旅游市场监测监管,建立完善文化旅游统计监测机制。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意识形态、自然生态、文物保护等重点领域和交通、食品、卫生等重点环节安全。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加强文旅市场舆情监测。畅通投诉渠道,保障游客权益。加强文化旅游综合执法队伍建设,推动监管方式创新,严厉打击文化旅游违法违规行为,切实增强治理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