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通报,根据新修订的《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初步测算,元旦假日3天全省累计接待游客656.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14亿元,文化旅游市场开局平稳、安全有序。
元旦假日期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全面贯彻联防联控机制,认真落实国务院、文化和旅游部、省委省政府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要求,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在岗带班制度,文化旅游市场开局平稳、安全有序。省假日办未接到文化和旅游安全事故、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投诉报告。疫情防控坚定有力。一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及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工作要求,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省(境)外来(返)黔人员的管控和研判分析,对疫情防控细之又细、严而又严,确保节日期间贵州文化和旅游市场疫情有效防控。二是强化执行文化和旅游行业“限量、预约、错峰”的管控机制,严格落实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景区最大承载量的75%,在旅游景区(点)、星级饭店、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博物馆(纪念馆)、“三馆一站”等人口密集场所,持续做好测温扫码、佩戴口罩、“一米线”、公共区域消毒等常态化防控工作;安全生产落实到位。一是精准研判形势,及时召开工作部署会,强化各级安全责任落实,围绕行业重点抓好重大安全风险防范。二是落细工作部署,指导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各单位做好冬季、低温雨雪凝冻天气的安全生产防范工作,尤其对火灾防范、景区除冰除凝、基础设施设备的保养维护、旅游客运车辆行车安全等提出具体要求,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三是强化应急处置,围绕今冬明春安全生产防范重点,举办消防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综合应急演练,提升全省文旅行业干部队伍火灾预防、自救互救、保护文物等系列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知识水平。四是落实安全排查,全省文旅系统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省文化和旅游厅分派暗访小组,节前赴各市(州)检查各地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全行业严防死守,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文旅产品供给丰富。一是节前文旅产品硕果累累,全省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家,全国旅游标准化单位2个,18项19处名录成功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图书馆(北馆)开馆试运行引起社会关注,借阅人员络绎不绝,省博物馆、贵州民族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二是节中文旅活动精彩缤纷,省文化馆举办贵州脱贫攻坚群众网络摄影大赛作品展及“曲苑艺坛”相声专场线上线下演出。省博物馆推出了《芳华——一个布依女人的一生》等线上展览,精心策划了《平天下——秦的统一》等线下展览。全省温泉康养游、滑雪亲子游继续受到青睐,六盘水玉舍滑雪场、乌蒙大草原滑雪场、花溪云顶滑雪场成为亲子打卡网红地,息烽温泉、石阡温泉、剑河温泉推出苗药+温泉的苗药浴等系列温泉季活动,掀起冬季温泉旅游消费热潮;冬季文化旅游宣传效果凸显。一是优惠活动多样,通过多彩宝APP、“一码游贵州”等平台推出“多彩贵州·暖心冬季”文旅消费券,遵义市发布渝南黔北文旅联盟60项冬季旅游优惠活动,六盘水市推出3000万元滑雪消费代金券、“滑雪+温泉”门票互抵等优惠措施,提振贵州文旅消费市场。二是宣传方式多变,推出贵阳-铜仁石阡温泉-梵净山温泉康养之旅等多条冬季自驾游精品线路,策划了红色足迹体验之旅、人文科普体验之旅等6条冬季精品旅游线路,多措并举提出不同主题产品,推动贵州冬季康养度假之旅。深化与澜湄国家文化旅游合作,贵阳市进入首批澜湄旅游城市合作联盟中方城市。三是宣传效果呈现,坚持拓市场抓流量、推产品提质量,腾讯、新浪、中国旅游报、钱江晚报、贵州日报、贵州新闻联播、多彩贵州网等省内外媒体形成矩阵,营造关注贵州文化旅游发展的浓厚氛围;假日经济稳中向好。一是持续带动民航、铁路、高速流量加大,元旦假日期间,民航累计进出航班1193架次,进出港旅客14.48万人次。铁路累计进出列车1148趟车次,接送旅客61.5万人次,其中,高铁累计进出列车845趟车次,接送旅客51.64万人次。高速公路累计进向车流量259.9万辆,累计出向车流量262.9万辆。公路客运累计运送旅客49.91万人次。二是星级酒店(民宿)入住率大幅提升,纳入监测的143家旅游饭店平均出租率为42.44%,平均出租率超过70%的有18家,青岩古镇、兴义万峰林等一批主题酒店和旅游精品客栈一房难求。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多地出现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各地采取就地过节、减少出行等限制措施应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