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记者在贵州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贵州省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任务,千万群众实现了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农村危房改造成为贫困群众最直接、最实惠的民心工程,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民生工程。
据介绍,2008年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危房改造试点,12年来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约330万户。2016年以来全面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建档立卡农户,紧紧围绕“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工作部署、政策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对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全”覆盖评定、“全”领域提质、“全”过程控制、“全”方位培训,全省192万户建档立卡农户住房安全得到全覆盖保障。一是“全”覆盖评定。结合贵州实际,制定农房安全评定标准,明确评定程序,委托专业机构或组织技术人员,对全省192万户建档立卡户农村居住房屋进行全覆盖安全评定,做到住人的房子要安全、不安全的房子不住人。建立“贵州数字乡村”住房保障数字监控平台,以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底图,逐户对建档立卡户住房情况进行精准核实,确保农村住房安全保障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建立“厅长包片、处长包县”工作机制,组织全厅机关处以上干部对全省88个县区实行包保责任制,蹲点指导基层开展群众住房安全性评定、鉴定工作;二是“全”领域提质。结合群众反映的危房改造配套设施问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2017年以来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4.86亿元,全面同步配套实施“三改”(改厨、改厕、改圈)工程45.5万户,在确保住房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农房卧室、厨房、厕所、圈舍等合理分离。结合全省木结构农房居多、易产生透风漏雨问题,2018年以“顶不漏雨、壁不透风、门窗完好”为整治目标,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35亿元,对30.6万户农村群众房屋全面实施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结合全省部分农户厨卧与畜禽圈舍同室或混杂、存在人畜共患疾病风险的问题,2019年省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58亿元,采取实施集中圈养、新建独立圈舍等方式,对7.12万户群众房屋开展农村人畜混居专项整治,全面改善农房卫生健康条件;三是“全”过程控制。紧紧围绕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质量,针对全省民风民俗及气候特点,聚焦农房设计、施工、验收等重点环节,强化过程控制。突出源头管控,编制不同地区民居建设指引图集,明确风貌管控细则和质量安全标准,推广家庭人数与建房面积相匹配的民房设计,将指引图集以挂历、台历等方式免费印发农户。突出质量管控,要求乡镇建设及国土部门、村委会、建筑工匠、建房户等五方责任主体,在农村危房改造的建筑放线、基槽验收、主体封顶、竣工验收等重要节点到场检查,确保改造品质。突出监督检查,加大日常巡查力度,为农户免费提供建材质检和咨询服务,让贫困群众住安心房、放心房;四是“全”方位培训。紧紧围绕应训尽训、应知尽知、应会尽会的要求,组织开展有关培训。针对基层人员,编印学习折页、简易读本、技术导则等资料,累计培训乡镇及村干部3万余人次。针对农房施工人员,编印农房施工技术与操作等资料,以建筑工匠带头人为重点,累计培训各类建筑工匠近20余万人次。针对普通农户,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余册。针对192万户建档立卡农户,明确危房改造年度、类别、补助资金等内容,让农村危房改造政策普及千家万户。2020年以来全省因灾新增实施危房改造2959户(含建档立卡户1261户),于去年11月底前全部改造完成,因灾受损群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下一步,贵州将结合实际逐步建立农村危房安全动态管理机制,提升农房建设质量,保持乡土风貌,推动文化传承,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