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贵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从棚户改造、人社工作、住房保障等方面,介绍“十三五”期间聚焦百姓关切,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取得的成就。
棚户改造
棚改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多年来,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棚改工作,明确“十三五”期间要推进15.4万户,2223万平方米各类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并将棚改列为每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工作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完成,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力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实施棚改3405万平方米,帮助23.3万户81.55万居民“出棚进楼”,圆了安居梦。尤其是2018年全市实施棚改“三年攻坚行动”以来,全市棚改工作提速增效,超额完成任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
“十三五”期间,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强大合力。
调整充实市棚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下设10个工作组,全力抓好项目融资、规划、征地、供地等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市委、市政府每年将棚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市发改、财政、国土规划等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政府与各区(市、县)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棚改工作顺利实施;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打破瓶颈制约。为切实打破棚改工作的瓶颈制约,贵阳市于2017年12月出台了《贵阳市加快城市“三变”改革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实施方案(试行)》(筑府发〔2017〕29号)1+8系列配套文件,通过净地出让和低效用地有效利用“两条腿”走路,有效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棚改,切实解决了棚改资金不足、房屋征收难等问题,有力推动全市棚改工作加速实施;三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任务完成。
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资金落实是关键。贵阳市充分利用国家棚改政策“黄金期”,多方争取和积极筹措棚改资金。“十三五”期间,全市棚改累计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2.62亿元;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低利率,中长期棚改政策性贷款、商业银行等贷款1180亿元;累计发行棚改专项债券8.1亿元。通过多渠道筹资,有效加快我市棚改步伐。
“十三五”期间,始终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为导向,扎实推进棚改工作,取得了改善民生、拉动投资、促进发展的显著成效。一是改善居住条件,点亮群众“安居梦”;二是完善城市功能,扮靓“城市颜”;三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拓宽“发展路”;四是彰显社会公平公正,增强“幸福感;五是拉动投资消费,激活发展“新引擎”。“十三五”以来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完成投资2500亿元,带动上下游直接相关的钢铁、水泥、建材、物流等产业增加投资和个人消费4200亿元,促进了消费,带动了经济增长。
人社工作
五年来,市人社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紧紧围绕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大局,围绕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主要目标任务,充分挖掘本市比较优势,优化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坚持解放思想、以时俱进、锐意进取,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始终不忘就业优先的初心和使命,保持了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始终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全力推进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加强失业调控,牢牢稳住了就业的基本盘。城乡就业更加充分,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就业扶贫成效显著;二是始终不忘民生为本的初心和使命,社会保险体系改革有序推进。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民生工作总体要求,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流程,社会保险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实现全覆盖。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待遇水平,落实各类重大政策;三是始终不忘人才优先的初心和使命,人事人才工作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始终围绕市委提出的“人才旺市”战略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持续释放人才发展政策红利,优化人才服务方式,人才总量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底,贵阳市人才总量为96.31万人,占全省人才总量的19.47%。同比增长9.56%,每万人人才资源数为2116。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各类产业人才不断集聚,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始终不忘忠诚担当的初心和使命,全力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不仅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更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是民生大事、实事。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提高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五是始终不忘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全面做好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主动适应新机遇、新挑战,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是缩减审批事项让企业和老百姓少跑路,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快。
住房保障
对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实施住房保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贵阳市委、市政府对解决城市不同收入家庭“住房难”高度重视,将该项工作列为每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贵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努力让全体市民实现“住有所居”目标。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相关制度、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扩大保障覆盖面、多渠道筹集房源、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强有力措施,逐步建立完善贵阳住房保障体系,在解决群众住房难上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初步建立符合贵阳实际的住房保障体系。“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建设公租房10万套,其中已建成投用9.6万套。已累计将5万户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住房租赁补贴保障范围,共计发放租赁补贴6.2亿元,对符合条件的申请家庭做到了应保尽保。启动建设安居房2万套。
一是探索建立长效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省、市建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总体安排部署,贵阳市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先后制定了《关于解决“住房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完善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政策体系;二是公开透明分配保障房,贵阳市保障房配租配售坚持“分配房源、分配过程、分配结果”三公开原则,通过不动产登记数据比对、收入联审等方式,对配租配售对象进行仔细甄别。同时采用公开摇号抽签等方式,公证部门现场公证,保障家庭代表现场监督,促进了分配公平;三是稳步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目前贵阳市住房保障覆盖面,已从2007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8平方米的城市低保家庭扩大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不足15平方米,收入标准扩大到人均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或人均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城市单身家庭,同时向来筑务工家庭、新就业职工、刚参加工作大学生等群体拓展;四是建立租购并举的安居住房供给制度,在总结共有产权保障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贵阳市提出实施租购并举的安居住房制度,实行政府定价封闭运行,解决引进人才、新增就业人员、普通工薪阶层、蓝领工人等新市民住房困难家庭的基本自有住房需求。2019和2020年分别启动约1万套安居房工程筹集建设,已列入市委、市政府“十件实事”重点民生工程内容;五是不断提升后续管理水平。在市级统筹保障房小区组建了专业物业服务平台,承担租金收缴、物业管理、维修养护等日常服务工作。同时积极与社区服务中心及民政、公安等部门对接,积极为小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共同打造“新型社区·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