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欧桑”(Niangx Eb Sangb)是苗语译音,意为清水姑娘,有冰清玉洁的含义,她是苗族心中的美神。“
仰欧桑”是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古代叙事长诗,该诗生动描述了仰欧桑与太阳感天动地的神话爱情故事,被苗族誉为“最美丽的歌”,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项目,在我国民族民间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影响面大,意义深远。
“仰欧桑”在苗语里意为冰清玉洁的姑娘。在贵州,“仰欧桑”就像广西的“刘三姐”一样,是善良、勇敢、美丽的标志。
“现在50岁以下的人基本上不会唱《仰欧桑》了,60岁以上能唱的已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再传唱开来或者传承下去。”谈及《仰欧桑》的现状,苗族作家韦文扬忧心忡忡,这也就是他创作这部歌舞剧的初衷。
2012年10月底,韦文扬参加了一个黔东南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仰欧桑》传承人培训会,他非常惊讶地发现全州16个县(市)都派人参加了会议,“没想到一首神话爱情叙事长诗竟然能在整个黔东南苗族居住区这样普及,连以侗族文化为主的黎平县也有流传。”
经历了考察之后,韦文扬逐渐了解了《仰欧桑》的现状,“在黎平县,据说只有三个人会唱,而且年纪都很大了,再不传承下来,这种文化就意味着灭绝。”
据传:在很古很古的时候,在一个山谷中间,有一个绿幽幽的深潭,山的两边有苍翠的树木和奇丽的花草。井里的泉水清幽幽,能照得见天空的云霞、飞鸟,能照得见井旁的树木和花草。有一天,从东方飞来一群鹭鸶,从西方飞来一群水鸭,它们一见到这个美丽的水井,就想到里面去找鱼虾,气得看守水井的地神跳起来吼道:"呸!你们到这里来干哪样?这不是鱼塘,这是仰阿莎出生的地方。明天她就要出世了,你们可不要啄呵!谁敢动她一根毫毛,我就要叫它尸骨不归家!"鹭鸶和水鸭,只好夹起尾巴飞走了。第二天,忽然天昏地暗,电光闪闪,雷声隆隆,瓢泼样的大雨落下来了。井里冒着水泡,发出"波-波-波"的响声。过了不久,雨止了,天也晴了,五彩斑斓的云霞,象苗家姑娘绣的奇花异朵,飘浮在晴朗朗的天空。这时候,仰阿莎从水井中冒出来了,成群的蝴蝶围着她飞舞,数不清的鸟儿绕着她歌唱……大家都在欢乐地庆贺美丽的仰阿莎诞生。
苗族古歌:“苗族古歌”又称“苗族史诗”,是流传于苗语黔东方言区,以五言为基本句式、以盘歌(问答式对唱)为演唱形式,叙述开天辟地、铸日造月、人类万物产生、洪水滔天、民族迁徙等内容,内部篇章之间有着紧密逻辑联系,具备神话史诗性质的苗族民间‘活形态’押调文学作品。古歌累计约1.5万行,内容涉及苗族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哲学、风俗、宗教、法律、医药、矿冶、农林水利、天文历法等诸多方面,有“苗族古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之称,被列入国家和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天地的女儿仰欧桑诞生在清水江里。十六年后,仰欧桑出落得貌若天仙、能歌善舞、勤劳智慧。天上的大理师太阳爱上了仰欧桑,在苗乡的姊妹节里,二人在游方场上定下终身。然而在遥远的东方,纠纷案件堆积如山,乌云带来东方的请柬,请太阳即刻去东方审理案件,解除纠纷。仰欧桑答应去天上去帮太阳家打理家务。太阳和仰欧桑约定,如有事,可在枫香树上挂花带,太阳便会随时赶回天上。
仰欧桑年年在枫香树上挂花带,却总不见太阳回来。事实上这一切都是乌云的阴谋,只要看到太阳寨上枫香树顶挂上花带,就让他/她的手下十二冤魂作法遮住,蒙蔽太阳。乌云还派冤魂们到处制造纠纷,让东方纠纷不断,以至于太阳无暇回家。
乌云一面向斑鸠姊妹们撒谎说太阳和东方王的女儿(东方女)订了亲,一面又对太阳说仰欧桑早就变心,她已经和月亮游方了。太阳愤怒地扯下仰欧桑送给他的定情信物百鸟衣,痛苦地扔在了地上。
斑鸠姑娘从东方带回来百鸟衣和太阳与东方女定亲的消息,仰欧桑悲愤地敲起水鼓,乘着浩荡的天河回了清水江。
天上传来成亲的消息,太阳带着东方女归来,结亲的喜气洋洋让冤魂们再也无法遮盖枫香树上满树花带飞舞,而太阳也亲眼看到,与月亮在一起的是自己的亲妹妹彩云。太阳怒火勃发,迷失了心智,于是化作巨大的火球,天上地下地追逐乌云,引发天地大旱、庄稼烧毁、井水干枯。仰欧桑从清水江中升上来,毅然奔向太阳、呼唤太阳。太阳清醒过来,然而仰欧桑却化作了雨露滋润大地,万物开始复苏……
八旬苗族老人 献古歌绝唱《仰欧桑》讲述了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苗乡美神仰欧桑与天上的“理师”太阳一见钟情,却遭到乌云破坏而分开,最后又毅然在一起。该剧包含了人神、山水、歌舞等苗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此次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是建国以来以描写苗族风情的大型歌舞剧首次在顶尖舞台上的“首秀”,颇具历史意义。
《仰欧桑》策划人之一、中央民族乐团演出部主任朱永明说,苗族歌舞风格鲜明,其精美的服装和银饰早已在国内家喻户晓,该剧从创作之初就先后多次邀请著名专家学者进行研究讨论,光服装就设计了五六百套,力争打造一部苗族歌舞精品。
“不同于以往的歌舞剧演出中乐团在台下、演员在台上的方式,这次演出乐团和演员一百多人都会出现在舞台上。”《仰欧桑》的总导演张建民告诉记者,为了充分体现苗族风情,剧中将苗族神秘多彩的风俗,如祭祀、姊妹节、游方、婚俗、苗年、鼓蔵节、酒文化等与剧情和舞美结合在一起,呈现给观众;而音乐虽然用的都是苗族风格的乐曲,但为了让观众更好的欣赏,都采用汉语演唱。
此前,张建民去贵州采风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会唱《仰欧桑》的八旬古歌老人杨银岁,这次他也将这位老人请到了歌舞剧中,“古歌老人在剧中要唱四段原生态的古歌,全部用当地的苗语,他起到了串场作用,也让观众仿佛置身苗乡。”
“就像藏族有格萨尔王,苗族也有仰欧桑。”为了突出歌舞之乡的特点,张建民特意加入了很多具有苗族特点的舞蹈,“芭蕾、踢踏舞等西方舞蹈的脚步动作比较多,东方舞蹈则注重上肢动作。而苗族舞的特点是手脚的动作都特别多,这种文化特别独特。”
“文艺作品经过精雕细琢,艺术魅力虽然很强大,但没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其生命力总是很短暂。”为了能更好地开创《仰欧桑》的品牌,将苗族文化延续并传递到世界各地,张平认为,必须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才行。
“从欧美国家的歌舞剧产业看,大都是形成了一整条完整的产业链,因此像《妈妈咪呀》、《猫》等才能多年经久不衰,直到今天还是世界舞台上频繁出现。而《仰欧桑》要想不脱离链条,必须与贵州的旅游资源结合到一起。”张平介绍说,除了打造《仰欧桑》的歌舞剧,他的公司还投入巨资在黔东南雷山县西江苗寨打造民族文化创作产业园,“我们注册了系列仰欧桑的法定商标,将在不同时段推出系列文化产品,形成产业链。也就是说,《仰欧桑》歌舞剧的打造只是一个开始。”
歌舞剧《仰欧桑》在全球巡演,仅2014年在国内外巡演50多场,2015年作为文化旅游产品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长期驻场演出。
忆往昔峥嵘岁月,2013年5月10日,中央民族乐团启动歌舞剧《仰欧桑》,乐团团长席强说,这是中国首部苗族题材的歌舞剧,于当年8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亮相。
在贵州,“仰欧桑”被誉为“苗族之花”,是勇敢、善良、美丽的女神象征,是苗族女性的精神图腾。《仰欧桑》取材于苗族民间故事,将苗族歌曲、舞蹈、服饰三大资源优势融为一体,展现这三者之美。
《仰欧桑》自当年8月1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还到美国、欧洲等地的世界巡演,把这部极富中国民族特色的歌舞剧带给世界观众。
一部“永不落幕”的歌舞剧 大型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当年8月1日夜晚,由中央民族乐团、贵州省黔东南州歌舞团、贵州仰欧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大型民族管弦乐苗族歌舞剧——《仰欧桑》,在首都北京国家大剧院精彩上演,成功拉开了《仰欧桑》全球首演序幕。
《仰欧桑》是一部“永不落幕”的苗族歌舞剧,其主创团队可谓是“名家、名流”,编剧,苗族作家、韦文扬;作曲,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唐建平;总导演,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主任张建民;我国著名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许知俊;国家大剧院舞美设计赵晓宇。
《仰欧桑》剧本由本土苗族作家韦文扬先生艰辛创作、数易其稿,融黔东南州苗族的歌曲、舞蹈、器乐、服饰、习俗五大特色资源为一体,以全新的艺术手法,向观众呈现一个美丽动人的史诗爱情故事和苗族美神仰欧桑,曾荣获第四届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赞誉:《仰欧桑》是中央民族乐团继《美丽新疆》和《西藏春天》之后,和黔东南州歌舞团创作的又一部惊世力作。《仰欧桑》的成功首演,体现了国家艺术院团携手地方民族歌舞团,一起走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探索之路。如今,这条路开满了绚丽的花朵。
从贵州走出去的歌手的阿鲁阿卓,在看完《仰欧桑》首演后赞不绝口:“这部代表黔东南的民族大剧,让我非常激动,大家演得实在太棒了,这样精美绝伦的演出让整个国家大剧院都为之沉醉!”不仅如此,她还为演员们鼓劲儿:“将来,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要拿出最佳的演出状态,让世界看到最为耀眼夺目的中国民族文化!”
北京市民陈可惊叹地告诉记者:“大震撼了,太唯美了!《仰欧桑》演绎了贵州、黔东南灿烂多彩的民族文化,这部剧一定会很快火起来的。”
忆往昔,2013年1月8日下午,黔东南州歌舞团文化产业签字仪式在凯里举行。州文体广电局党组书记杨再新、州文体广电局局长张林、州文体广电局副局长李文明、州国资委总经济师宋玉军、州文产办主任廖永伦出席并见证了本次签字仪式。 现场进行了《天下西江》全国巡演合作协议签字仪式、贵州《仰欧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签字仪式、黔东南州歌舞团有限公司与贵州电视台多彩贵州频道合作签字仪式、歌舞剧《仰阿莎》(仰欧桑)著作权使用转让签约仪式。
歌舞剧《仰欧桑》改编自传唱在贵州苗族聚居区的同名苗族神话爱情叙事歌,被誉为苗族“最美丽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