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原贵州日报副总编辑张兴发来一文,高度赞扬一位年近77岁的老人,仍在为宣传贵州旅游事业不懈笔耕和奔走。有感于斯,专为她的一本新著写了“读后”。
元旦将临之际,一本印制精美的《辉煌历程-贵州旅游业发展纪实》让我眼前一亮。
这本书的形式和体例都透着创新意味。既不同于厚重庞杂的志书,又与图片配说明的简单图志有别。
550幅存留时代印迹的图片宛若点面,20万字起自1978年的大事记就是经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把40多年来贵州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揭开“养在深闺人未识”神秘面纱,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到终于确立“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定位,文旅融合、后发赶超的一路风云,如同画卷般,立体地、真实地、色彩斑斓地展示在我们面前,使人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贵州旅游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回望来路苦难辉煌,提振在“四化”理念指引下,奋力实现贵州旅游产业化的信心和定力,这应该就是编著《辉煌历程-贵州旅游业发展纪实》的初衷。我相信,通过本书的出版和传播,这个初衷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然而,拿起这本书,最先让我掩卷而思的,还是编著者刘秀鸾写在卷首那篇题名为《缘》的文章。
我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负责贵州日报社会生活部(即后来的政文部、时政评论部)工作期间,便与刘秀鸾相识并开始有较多接触。那时的她,虽然已是年届40的女同志,却每每以雷厉风行、急事即办的爽朗泼辣性格示人。其对旅游宣传的热爱与执着,让人打心眼里感到敬佩,有些事甚至做得叫人啧啧称奇。“这人同贵州的旅游事业肯定有着什么难解难分的缘分。”我们当面或者背后议论她,多少有些调侃色彩,但更主要是出于自然而然的感动。
刘秀鸾真的是个同贵州旅游事业“情缘”难以割舍的人。
她曾长期在省旅游局市场开发处任职并兼中国旅游报社贵州记者站站长和台湾《桃园观光》大陆撰述委员,在海内外发表了大量有关贵州旅游的新闻和翻译作品,不辞辛苦地传递贵州“好风情”“好山水”“好声音”,原创和编著的书籍也一本接着一本问世。1993年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贵州旅游铺路人》,尽述草创时期的开拓与艰辛,时任省长为之作序。随后,或者主笔,或任主编,先后推出《中国·贵州览胜》《在爱的阳光下》《旅途》《踏遍青山人未老-汪朝阳、金德明勘察贵州旅游资源纪实》等书。
还做过《贵州省布依族旅游文化图志》编审,2021年又出版了《辉煌历程-贵州旅游业发展纪实》。作为贵州旅游业从始至今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她用沉甸甸的文字,倾述着自己对这项事业的一往情深。
退休之后,刘秀鸾被组织留任《贵州省志》(旅游志、卷)编委办主任兼副主编,还继续为贵州年鉴、中国旅游年鉴供稿,同时担负着旅游新闻宣传的责任。她仍然干得出色,2009年和2020年出版的两部《贵州省志》中的(旅游志、卷),就是实打实的证明。
一位已近77岁的老人,如此激情四射,如此坚忍不拔,如此不懈努力,源头只有一个,她忘不了自己与贵州旅游业的那种缘分。
这种“缘”是动力。
《辉煌历程-贵州旅游业发展纪实》出版之路不算顺利,她抱定“必须出版”念头,最后以自费形式出书,而旅游业界、摄影界、出版社对书的认可和支持,让她感动不已,以至于称它是凝聚着大家心血的共同作品。她说,现在看起来,这本书还有一些遗憾和不尽完美之处,惟有作为一个新的起点继续前行,才对得起一直关心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各级领导,才对得起一路携手助力的同事、同学、同行,才对得起生活和工作中的所有遇见。
这种“缘”也让人头脑清醒。
在这本书里,众多的图片和文字,被清晰定位于贵州旅游业发展的6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值得回忆和思考的拼搏与努力。《应运而生》,说明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开启科学认识资源优势和劣势辩证关系的进程,让资源变产业、变财富成为可能。《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提质增效》,则分别勾勒出贵州旅游业在三个不同阶段的历史性作为。实现旅游业由“事业型”向“产业型”的转变,确立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主打目标,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旅游业发展过程,这是贵州旅游业跨越发展绕不过去的历史节点。2011年至今的贵州旅游业发展途程,在书中被浓缩为《山地经典》和《文旅融合》两个篇章,这一时期恰恰正是贵州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黄金十年”。加快实现旅游产业化是“黄金十年”的重要内容,引领着“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影响力不断延展,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目标加快实现,是振奋人心的亮点。
倘若没有因缘生情,由情生智,刘秀鸾不可能对贵州旅游业发展路径和目标有如此清晰的理解和认识。事实又一次雄辩地证明,热爱与激情、热爱与才能、热爱与拼搏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年龄,不一定是青春的唯一注脚;有了“缘”,珍惜“缘”,万事皆有可能。
说起来,刘秀鸾也是与我格外有“缘”的人。
她有几本书,我或者出席首发座谈会,或者写过“读后”。
她向我手机上发过一张照片,虽然画面有些模糊,却看得出是我穿着睡衣,正依着墙壁在一张纸上写着什么。
她说,那是一次现场采访后写稿送审再跑报社送稿,已经超过了发稿的时限。“当日重要新闻怎能过夜”?夜班编辑带她找到我家,硬是把睡下的我唤醒下楼审签发稿。还在职时, 这样的事于我经常发生,我实在有些记不清了,而她却一直对此怀着感激之情。这番话提醒了我,倒真正应该感谢她,一位把终生贡献给贵州旅游宣传的人,不仅让人们读懂了贵州的美,而且启发我们思考,应该怎样做事和做人。
一位年近77岁的老人,仍在为宣传贵州旅游事业不懈笔耕和奔走。有感于斯,专为她的一本新著写了“读后”。
为此,我们为张兴:情深即成“缘”·刘秀鸾《辉煌历程-贵州旅游业发展纪实》读后点一个大大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