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富农家
国家旅游局在贵州省江口县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
在黔东雄伟的梵净山脚下,有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民风淳朴的土家族村寨,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世外桃源般的宁静。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个名叫云舍的土家族村庄成为梵净山游客青睐的歇息点。这里没有浓烈的商业气息,农民们像往常一样耕作、养殖,游客到这里住农家屋、品农家饭,还能欣赏到农民表演的土家族舞蹈,感受真实的民族风情。
这个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土家第一村",几年前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2002年,对口帮扶贵州省江口县的国家旅游局出资250万元帮助云舍村修建和改进了公共设施,培训农民发展乡村旅游。
云舍村一户农家小院的主人杨兴春告诉记者,几年前他们这里交通不便,"真没想到,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村子还能成为景点。"他说,这几年国家旅游局出资修通了村里连接外界的公路后,游客络绎不绝,如今农民发展乡村旅游,干农活、办旅游两不误,今年他家就接待了500多人,旅游收入2万多元。这几年村民通过办"农家乐"和"土家旅馆"都富起来了。
江口县旅游局局长陈东说,2006年云舍村接待游客5.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7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年前的不到1600元增加到2800元。
陈东说,地处江口县的梵净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最大可能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展示当地民俗,并帮助百姓脱贫致富,成了国家旅游局开展帮扶工作的出发点。200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陆续投入资金810万元,并通过帮扶资金与地方配套资金、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在当地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建设了一批旅游基础设施,以此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帮扶模式被人称为"云舍模式"。
贵州铜仁地区旅游局局长李世凡说,近几年国家旅游局在双江镇豹子坡投资250万元建设了贵州第一个自然岩壁攀岩基地;在国家旅游局的帮扶下,江口县引入武汉三特集团建设梵净山索道,投资达1.7亿元,明年可投入使用,旅游业正在成为江口农民致富和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