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古商城历史悠久,3000多年前就有先民活动,是水上丝绸之路上的财富要塞。洪江古商城地处中国大西南黄金水道——沅江的咽喉地带,水运便利,地理优越,一直以来发挥着物资转换的重要职能,成为“五省通衢”。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成为历史上的西南大都会。洪江早在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1620年,就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物资交易、集散市场,店铺林立,作坊成片,成为洪江最早的港口商埠。明清时期更是成为湘西南扼守湘、滇、黔、桂、鄂物资集散通道的商贸重镇。明清以后,洪江商贾云集,店铺如林,沅巫两岸千帆竞发。清康熙年间《滇行日记》中有“烟火万家,称为巨镇”的记载,并以“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来形容洪江。洪江成为湘西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被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沈从文誉为“湘西明珠”。
洪江古商城的商道文化是倍受世人追捧的,他是中国民间的创业古都。洪江古商城一直有这样一种文化氛围,商人地位崇高,社会重视商品流通,然而正因为如此,洪江才有形成商都的文化基础。洪江有这样一句谚语:“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这极大反映了洪江古商城商业的重要地位。在老板姓中间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洪江当老板”,这说明洪江作为创业者的梦想天堂受到广泛认可。在洪江商道文化中,尤其以会馆文化和帮会文化为代表,这也正是洪江成为民间创业之都的文化条件,同乡会馆和行业帮会为创业者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洪江与其他古商城不同的地方所在。当年洪江繁盛之时,全国有24个省在此办过会馆,通过同乡之间的商业合作,逐渐形成洪江十八帮。在这些创业者的人群中,办油号和木材行的比较多,来自江西的比较多,而且势力发展的最大。在洪商文化中,一直流传着郑板桥的那句经典之词“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是洪商共同的文化理念与心理特征。在洪江古商城,被商人们奉为经商准则的还有许许多多,比如“鱼龙变化,里仁为美,对天勿欺”等等,这些都是洪商文化的经典。
洪江是我国近代西南地区的金融重镇。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湖南官钱局在洪江设立分局,有资本白银四万两,主要办理存款、兑换业务。民国六年(1912年),湖南官钱局改为湖南银行,洪江官钱局因此也改头换面成为湖南银行洪江分行。后来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复兴等银行相继在洪江设立分支机构,办理存款汇兑业务。洪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金融划拨中心,根据历史资料显示,当时洪江货币流通量仅次于湖南省会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