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之梦——
呼之欲出的乌江山峡文化旅游经济圈,改变着沿河的经济版图
人们摊开中国地图,就会在黔、渝、湘、鄂地界交会的莽莽群山间,看见梵净山、乌江山峡、凤凰古城、张家界、小南海、武隆天坑、边城茶峒等风景名胜,像熠熠生辉的“珍珠”一般散落武陵山区,乌江黄金水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209 、319、326国道等穿越其间,大兴飞机场、芷江飞机场、张家界飞机场、恩施飞机场、黔江飞机场等布阵其间。这串魅力十足的“珍珠”如何串成“项链”发挥集群效应,形成规模与品牌的文化旅游产品?
观察人士指出,“黔渝湘鄂黄金文化旅游圈”地域相邻,山水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经济和市场的互补性强,携手打造大武陵旅游经济圈精品,已成这个区域各民族群众共识。去年,国务院发号文件正式提出了“加快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要求后,这一区域从“独唱”变为“合唱”的愿望日益强烈,彼此打破行政壁垒联合协作促进经济发展,首攻的是文化旅游合作。
其中,乌江山峡正处“黔渝湘鄂黄金文化旅游圈”重要节点上,有鉴于此,在重庆的经济版块上,对方常把沿河“划”到渝东南地区加以审视,将山水都市、大足石刻、长江三峡、乌江山峡和武陵风光,列入全市的“4+1”旅游精品打造,提出“把旅游经济作为渝东南地区的主要支柱来培育;把渝东南地区旅游整体融入‘乌江山峡百里画廊’和‘武陵风光’旅游精品来打造;把渝东南地区民俗与生态两大主题作为旅游整体形象来定位。”
与渝东南地区只是一箭之遥的沿河,把乌江山峡文化旅游产业大开发视为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引擎”,力推的“重头戏”;顺势而为,重拳出击——这几年,该县积极推进的实施“依靠大铜仁,挤入重庆经济圈”经济战略取向,从破解交通基础设施入手,积极向重庆经济圈靠拢,构建“4小时重庆经济圈”。
放眼观望,乌江流经铜仁地区240余公里,这一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亦是风生水起:“中国傩戏之乡”德江名声在外;思南紧扣“乌江、石林、温泉、花灯”文化旅游资源出手不凡,积极打造喀斯特地质公园;石阡斩获了“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和“中国苔茶之乡”品牌,佛顶山荣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渝东南的文化旅游开发同样精彩不断:“中国原生态旅游胜地”、“中国最佳绿色旅游名县””、“重庆市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重庆市最宜居城市”等品牌花落酉阳,该县正在打造中国西部“养生之地。休闲之都” ;彭水是全国“苗族民歌之乡”,原生态民族歌舞《娇阿依》曾获全国金奖,该县依托富集的苗族文化、盐丹文化、黔中文化,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5亿,力推“乌江苗都”品牌;秀山提出了“武陵之心、边城示范”的战略目标,即把秀山建设成为武陵山腹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多省市交界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的示范。
“在这个背景下,乌江山峡文化旅游经济圈就应运而生,正逢其时!”一位长期关注乌江山峡开发的经济学者说,“这个经济圈包括贵州的沿河、思南、德江和重庆市彭水、酉阳、秀山,及其周边相邻地区,其核心区域为乌江山峡沿岸地区,囊括人口200余万;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与乌江彭水电站、沙沱电站和思林电站建设的相继完毕,再加上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资的项目建设资金在5年时间就达500亿元左右,这是该地区有史以来投资密度最大、投资金额最多的一个时期。”
2009年,重庆市列入“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市旅游局局长王爱祖直言:“这是发展大旅游,形成大市场,促进旅游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他表示,要进一步加强重庆与贵州区域旅游合作,实现黔渝两地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安启洪和县长张翊皓坦陈,重庆经济圈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与日俱增,沿河县域经济可依托这个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来发展壮大,可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加深合作层次,逐步把乌江山峡建设成为增长最快、效益较高、持续发展能力较强、蓬勃朝气的经济版块。
现代社会呼唤大旅游,大旅游呼唤区域合作。观察人士指出,以乌江山峡产品为主的沿河文化旅游产业,是铜仁地区构建乌江特色产业带的精彩之笔,与渝东南在“优势互补、效益最大”原则指引下,打破行政区域,携手经营乌江山峡,可获得“1+1大于2”的效应,实现利益共赢,共赢造就多赢,多赢就能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
迈步跨越正当其时,面对“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深的县情, 沿河的决策层强调,要以非常积极的姿态,把以乌江山峡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作沿河为对外开放,改变县域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百姓收入的主导产业,逐渐培育成为沿河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