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该县加大力度贯彻“商标富农”政策,从“立品牌、用品牌、育品牌”入手,深入挖掘本土特色农产品资源,引导有条件的经营者注册商标和创立品牌,扩大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此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据该县工商局负责人介绍,仅去年就新增“懿兴”茶叶、“霸王谷”豆腐干、“锦宇”茶叶、“小李”牛肉干、“金竹山乡”大米、“黔万华”菜油、“麻阳河”土鸡蛋等7件商标,其中,荣获贵州省著名商标2件。
“沿河农产品在重庆特别走俏,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渐改善,我们更有信心做大做好蔬菜产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副县长黄勇说:“我们将利用日趋便捷的水陆交通,打造乌江特色产业经济带,力争成为重庆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沿河描绘的“4小时重庆经济圈”蓝图基于:投资7600多万的乌江王沱大桥,横跨乌江把沿河洪渡镇,衔接重庆市酉(阳)彭(水)公路,进入渝湘高速公路,抵达重庆主城区,只需4个小时左右;另一条从沿河县城经黑獭乡,至酉阳万木乡的公路,亦可对接渝湘高速公路。眼下,这两条省际间公路正在快马加鞭建设,加上乌江黄金水道,渐渐形成沿河“依靠大铜仁,挤入重庆经济圈”经济大通道。
今年,该县将开工建设沿河至德江连接杭瑞高速公路,重点争取渝怀铁路二线、昭通至秀山铁路、渝广高速铁路过境沿河,用3至5年形成融入“2小时黔北经济圈”、“3小时贵阳经济圈”、“4小时重庆经济圈”的基本交通网络模式。
经济观察人士指出,随着交通条件的日趋改善,沿河与重庆经济合作的关系就更加紧密,各类经济交易就更加活跃,彼此合作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双赢的结果就更加凸现。
据调查,乌江河谷蔬菜、野生香菌、生态茶叶、金竹贡米、中界精米、生态畜牧等一批“绿”打头的沿河农特产品,在重庆市场备受消费者青睐。该县决策层表示,要进一步因势利导,采取有政策扶持、市场经营等方式,作为全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主要举措,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用规模生产逐渐争取市场份额,使更多更优质的农特产品进入重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