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霞雕刻的额拇指面具栩栩如生。
杨云霞在完成傩面具最后的工序—上色。
“尺寸越小,雕刻的复杂程度就越高,对上色精准度的要求越高,双手受伤的几率也就越大。”杨云霞说,完成一个标准尺寸的傩面具需要花费一整天的时间,但是要完成一个一厘米大小傩面具却需要大半天的时间。
“起初,看到她伤痕累累的双手,我真的很心疼。但是,从设计到雕功再到上色,看到她日渐熟练而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陆续出炉,这一切触动着我的心,让我更加坚信她所走的这条路是正确的。”杨云霞的丈夫杜尚明说,起初,对美术一无所知的杨云霞还得依靠父亲和丈夫在面具上画好五官,让她可以照着雕。但是,杨云霞很快就摸清了门道,甚至不需要借助刻度尺就能精准地雕刻出比例恰当、造型夸张、形态迥异的傩面具。并且,杨云霞完成一面傩面具所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起初的四五天到如今的一天一副。 2009年,杨云霞经县旅游局推荐参加了“梵天净土,桃园铜仁”乡村旅游才艺大赛。从设计到雕刻再到上色,杨云霞在准备比赛的那段日子里心无旁骛,一心只想如何呈现出傩面具的精髓。终于,杨云霞捧回“十佳乡村旅游手工制品”的称号,乡亲们从此也亲切地称她为“雕匠”。
“傩面不是随意雕刻,每一个傩面都渗透着许多文化。”杨云霞说,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先民在征服自然中繁衍生息,依靠自然宗教观念来满足生存的欲望并超越自我,因此,在伟大的浪漫主义背景下,龙的传人们创造了灿烂的巫傩文化。
获奖之后,杨云霞在整个县城名声鹊起,周边乡镇的傩班在置办最主要的道具--傩戏面具时慕名前来购买。再加上父亲之前积累的长期客源,杨云霞制作出的成品逐渐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