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旅游时讯 >> 正文

贵州傩文化,隐藏在面具后的世界遗产

  一刀一刀地。

  “手工制作傩面具耗时耗力,就算一年不吃不喝潜心雕刻,最多也只能制作出300面标准尺寸的成品,一整年的收入除去成本也只有三到四万元。”杨云霞谈起制作傩面具为自己带来的经济效益时,间或的几声叹息透露出了她的无奈。杨云霞所在的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在杨云霞所生活的沙坝村,当地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4300元左右。当然,和他们相比,杨云霞的收入还算可观,但是杨云霞看见的并不是眼前这点利益,她更在乎的是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土家族的傩文化,甚至让更多人学会制作傩面具,传承并发扬这一几近失传的少数民族手工工艺。

  “父亲能打破传男不传女的陈规,将这项技艺传授给我,我为什么不能开先河,将这项技艺交给更多想学的人?”杨云霞说,如今,我们生活在开放而不断发展的年代,就不应该墨守成规。作为文化遗产,傩面具制作及其文化不能私有,它应该为地球村的每个人分享。

  “要担起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并非口头说说那么简单。”杨云霞说,傩面具的手工制作工序繁多,共涉及取材、制坯、雕刻、打磨、着色、上漆成品6个流程、20多道工序。特别是原材料,由于大量林木被砍伐,仅寻找白杨树这一项就常常耗费夫妻俩不少精力。如今,整个沿河能够手工制作傩面具的只有他们一家。

  而邻县--德江县也开始使用机器雕刻傩面具,此举也常常令醉心于传统手工雕法的杨云霞夫妇感到一些迷茫。

  “机器雕刻出的成品不够细致精巧、栩栩如生,并且千篇一律,毫无特点,但是其经济利润却不可小觑。”杜尚明说,以拇指傩面具为例,手工制作每天出产2件,其售价约为80元一件,但用机器雕刻,日均产量能上千个,即使10元一个,其经济效益也大大超过手工。

  “我们现在想明白了,坚守传统手工工艺是为了真正的文化传承,这一点无论何时都不能丢弃。用机器雕刻则可以上产量,是对土家族傩面具制作及文化进行普及的好的方式,两者相得益彰。”

  杨云霞夫妇在思考未来发展的同时找到了方向。杨云霞告诉记者,下一步,夫妻俩将正式招收一批有志学习傩面具雕刻的学员,传授家传七代的技艺。同时,他们将尝试寻求合作伙伴,对傩文化工艺品以及小型面具的雕刻进行批量开发和创新。 


 4/4   首页 上一页 2 3 4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贾婷婷 文章来源: 沿河县委宣传部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4-11-10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