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河乌江水运。 通讯员 王家琪 摄
航运 通江达海再现辉煌
“我家祖祖辈辈都在乌江上生活,我从13岁开始跑船,今年是第33个年头了。”6月24日,思南县洪达船队队长王守刚正在自家的客船上检修设备。他所在船队是县城至大溪口码头的客运专线船队,有客船12艘,平均运力在50人以上。
铜仁古时因水而兴,乌江中下游的思南、沿河等县曾经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甚是繁华。随着陆路交通的兴起,乌江水运日渐没落。而乌江梯级水电开发,也对乌江航运带来重要影响。以思南县为例,全县客运船只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数百艘锐减到如今的38艘,货运船只仅有12艘。
让人欣喜的是,2010年,乌江被国家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高等级航道网,成为长江黄金水道的一部分。我省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水运建设大会战。
目前,思林水电站3台升降机已安装完毕,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位于沿河的沙沱水电站由于去年洪灾影响了进度,过船设施还在安装建设中。
“近期,我们正在进行通航前的航道整治和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贵州乌江航道管理局局长助理周恩江介绍说,通过整治,乌江航道达到Ⅳ级,作为高等级航道进入国家骨干航道网,届时,500吨级船舶将进入长江,直达上海。
据有关部门测算,到2020年,乌江干流水运客(包括旅游)、货运输量将分别达到1660万人和1550万吨。乌江航运将再现辉煌。
“围绕乌江复航,我们将规划建设5个五百万吨级港口和造船基地,努力建设成为乌江航运中心。”思南县交通局党委书记王晓刚介绍说。据悉,该县已与瓮福磷矿等大型企业达成意向协议,期翼借水运解决其产品运输难题。
大力推进货运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铜仁市水运建设也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1月,思南“乌江明珠”2号游船正式下水,该船可容纳游客200余人,是目前我省乌江流域最大的游船。今年五一小长假,该船游客量突破千人,水上旅游成为思南旅游业的亮点之一。
相关人士称,乌江全面复航,将让铜仁乃至贵州获得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门票”,必将拉动铜仁市的经济大发展,通江达海不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