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博物馆,让你更了解家乡
辛经理告诉记者,遵义民俗博物馆藏品近1000件,面积1100多平方米,共有9个展厅,内设有开国元勋人物馆、明清家具文化馆、汉宋陶瓷馆、古生物化石馆、石雕文化馆、傩戏文化馆、根雕青铜玉器文化馆等,是人们了解黔北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
他说,民俗器具大多散落在民间,不利于保护,且公众难以共享,一旦有人发现其珍藏价值,势必造成文物流失,而博物馆的建立避免了这一切不利因素。
辛经理说,人活着要有一种精神支撑,多了解一些东西毫无疑问会对自己有好处的。就本地人说来,对地方历史及民俗风情的了解和掌握是最起码的要求,否则,我们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家乡?“难道家乡仅仅只有遵义会议、羊肉粉和豆花面吗?”
都说贵州文化在黔北,那么,黔北文化何以有如此盛名?“如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那岂不太没面子了”。
不甘就此落没,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记者在网上查阅了省外民营博物馆的生存状况,其情形和遵义民俗博物馆都很类似。那么,面对民俗博物馆注定要寂寞的现实,创办人们为何“偏向虎山行”?
据了解,遵义民俗博物馆的创办耗资近千万元,而正式运行后,包括藏品的修复、人工工资的支付以及房租水电费等,每年需近300万元费用。
辛经理告诉记者,他之所以选择这一“寂寞”的事业,最主要的是为了追求社会效益——让更多人在精神层面上受益。
事实上,国家为扶持民营博物馆曾出台了相关鼓励政策。遵义民俗博物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才大胆上马的。辛经理说,对于这个凝聚了太多人心血的博物馆,他不甘就此落没。目前,他正在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