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日17点04分,巴西利亚,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同意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申报的“中国丹霞”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经历4年艰辛努力的中国丹霞申遗工作获得圆满成功。至此,中国共拥有40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8处、自然遗产8处、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赤水成为贵州省继荔波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的第二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在赤水18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大部属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面积72178公顷,核心区面积27364公顷,缓冲区面积44814公顷。分别占中国六个提名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拥有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桫椤自然保护区”、“国家竹海森林公园”几张国家名片之后,今年8月2日,赤水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又获得成功,成为全国捆绑申报的六个《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至此,赤水又拥有了一张世界级的名片。赤水借助申遗,几年来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目前,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开发利用世界自然遗产的成效已初见端倪。
通过省政府协调贵州电网,拆除了有碍游客观瞻的赤水十丈洞大瀑布景区内的两河口电站、管水房和瀑布顶上的拦水坝,恢复了多年来曾经遭到人为破坏的自然水流;拆除了景区内的宾馆及其他建筑,恢复植被,搬迁佛光岩(五柱峰)景区农户,增加了遗产地消防监控设施,在景区和缓冲区安装了18处电子监控系统,下一步,赤水市还将在核心区安装若干电子监控设施。这些拆迁和搬迁,并不是所谓的“为申遗作秀”,也不是所谓的“发展为申遗让路”,而是为了更加合理地进行地区发展战略的调整,弥补此前无序开发造成的环境和社会代价以换取长远利益,此举可谓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