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要求。
“决不牺牲生态环境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要用生态环境营造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贵州省书记赵克志指明了贵州的发展道路。
“赤水要努力建成国际知名竹城、世界知名丹霞城、国际休闲旅游度假体验城。”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对赤水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生态是赤水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打造国际知名的竹城、丹霞城、休闲旅游度假体验城,正是一条符合赤水发展的康庄大道。
竹城
“丹霞之冠”、“千瀑之市”、“竹子之乡”、“桫椤王国”、“长征遗址”……赤水拥有着数十张令很多地方羡慕的城市名片。如果要从其中选一张作为赤水城市品牌的代表,“竹子之乡”,相信会是很多人的选择。
1996年和2006年,赤水市先后两次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2001年以来,赤水通过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竹资源,竹林面积每年以8万亩速度递增,与1996年相比,竹资源翻了一倍多。目前,赤水全市竹林面积近130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近50%;人均竹林面积超过4亩,居全国第一。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满山的绿竹,就是赤水人的金山银山。多年来,赤水人一直致力于发展竹产业,把竹产业作为发展经济,带动群众致富的重点产业来抓。
2001年,全球最大的竹浆单采系列赤天化20万吨竹浆纸一体化项目落户赤水,2008年建成投产,近20万竹农因此受益,赤水市进入了“以竹产纸、以纸兴工、以工哺农,以农护竹”的循环经济轨道,在赤水竹产业发展史上落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依托这一项目,赤水规划20平方公里的竹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集聚发展。
目前,赤水杂竹资源年产75万吨以上,楠竹年产500万根以上;全市现有赤天化纸业、新锦竹木、闽兴竹业等各类竹加工企业80多家,竹产品形成建材、纸制品、工艺品、生活用品、竹食品等五大系列250多个品种,年产值达30亿以上。
从餐桌上的竹笋到床上的竹席,从普通的竹筷到高端的竹编竹雕,从竹原料的收购到竹桨板的销售;竹,已经融入赤水人的生产生活中,也融入赤水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