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相机意外发现豹猫
实际上在科考队进山前,穆君在保护区一个监测点取回来的相机中,看到了一张猫科动物尾部的模糊照片,从局部来看,确实像金钱豹,其他同事回放画面他才看清楚,那是一只花纹接近的豹猫。
“我太想找到金钱豹了。”穆君告诉遵义晚报记者,金钱豹属于濒危大型猫科动物,体型较虎小,能上树,会游泳,动作敏捷,主要生活在山区密林中,一旦找到或者发现其踪影,那可是个重大科研发现。
穆君说,他们安放的野外红外相机,能持续工作几个月,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动物的热感应来触发相机的拍摄功能,进而记录下其经过时的图片、视频。
之前回收的红外相机里的资料给队员们带来了不少惊喜:在一片灌木林里,一只猕猴好奇地注视着相机镜头;夜晚出来觅食的野猪在密林深处留下了模糊的身影;还有大白天在树上啃食野生八月瓜的赤腹松鼠等等。
据科考队统计,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了猕猴、豪猪、角雉、红腹锦鸡、苏门羚等大量野生动物的影像。
跋山涉水搜寻金钱豹
11月3日,科考队一行10人背负生活用品和30多台新购进的野外红外相机,从习水县土城镇红卫村出发,沿着沟渠溪流进入保护区,开始了五天四夜的野外调查。
队员们在动物可能出没的灌木林和溪流边安装了红外相机。科考队员曾多次邂逅猴群和野鸡等。据穆君介绍,保护区内的猴子种类主要有猕猴和藏酋猴两种,它们均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除了遇到猴群,队员们还在一道山沟里的一棵倒在地上的枯树上发现有新鲜抓痕,经过仔细辨认,大家判断应该是猫科动物留下的。“猫科动物有在树干、岩壁上抓挠的习惯,究竟是不是金钱豹留下的抓痕,不好下结论。”穆君说,比如豹猫也属于猫科动物,它也会留下抓痕。
经过数日的密林穿梭、搜寻,科考队并没有发现金钱豹的踪迹,队员们于7日走出保护区。
科考队还将进山 搜寻金钱豹
尽管不断有豹情信息传出,保护区也进行了长时间监测,但为何始终未见到金钱豹的踪影?
对此,穆君告诉遵义晚报记者,这跟金钱豹的活动习性有很大关系,它是丛林动物,主要栖息在灌木丛中,白天不出来活动,喜欢夜间捕食。此外,布设的野外红外相机在选点方面,与金钱豹的活动存在差异。
在穆君看来,保护区存在金钱豹的可能性非常大,“保护区内有很多野生动物,实际上它们都是豹子的食物链。”
穆君表示,一旦发现金钱豹,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通过跟踪监测、数据分析来判定它的生存状态、如何繁殖等等。
记者了解到,穆君等人在今后的一两个月内,将再次进入保护区搜寻金钱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