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谢氏节孝牌坊
在凤冈县偏僻的长碛村田野里,有一座清代修建的“砖画像”节孝牌坊,因图案和文字被石灰等覆盖,长期被误读,直到一年多前才弄清真相。近日,该牌坊被列入遵义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洪渡河边的长碛村,据称始于元末,最早是一个朱姓人家在此开垦。清代时,为表彰朱家一个姓谢的媳妇,嘉庆皇帝下旨,在村口修节孝牌坊,但前后耗费29年,直到道光27年才落成。
这座牌坊宽9米,通高11米,为三门三楼的牌楼形结构。据统计,在牌坊上有人物27个,花鸟24组,文字题联12组,十分精致。
但这座牌坊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使用的“砖画像”工艺。文物专家称,在贵州偏僻的山村里,能有这样工艺的古代艺术建筑,堪称高端、罕见。据介绍,“砖画像”,是将文字、图案事先以模印压在砖坯上,然后烧成艺术砖,再用到建筑上。此技艺始于战国时期,兴盛于“两汉”,隋唐后逐渐衰落。
“艺术砖工艺繁琐,在工艺条件下,成品率很低。”文物专家说,这或许能成为解释耗时29年方建成牌坊的原因。
不过,长碛村节孝牌坊上的“砖画像”,以及关键文字内容,之前并未被准确记录,直到最近两年才被逐渐校正。
据介绍,因特殊缘故,数十年前,牌坊上的图案、文字被刷上厚厚的石灰浆,难以看清,以致在人们的解读中出现错误。“比如,有人写文章时,称被表彰的对象是‘庠生朱焕之之祖母谢氏’,也有人称是‘庠生朱焕之母’。”村民们说。
遵义市文物部门专家表示,近年出版的一些志书、画册中,对于该牌坊的表彰对象记载,也并不准确。不仅如此,就连修建年代,也有误差。
据介绍,长碛村79岁的老人朱克文,为搞清楚真相,两年前搬来楼梯,耗费数月时间,剥去牌坊文字、图案上的石灰层,最终使得部分文字和图案显露出来。
这些文字表明,嘉庆皇帝当年下旨表彰的,牌坊两面横眉分别载明表彰对象:“庠生朱煐之祖母”、“儒童朱瑞景之妻谢氏”。
据称,谢氏是正安人,18岁时嫁给了朱儒景为妻。10年后,丈夫病故,此时,他们还没有孩子。那时,正好朱家有一个叫朱煐的孩子,父母双亡,公婆提议,让谢氏收养朱煐为孙。谢氏不仅对公公婆婆孝顺,对朱煐更是教导有方。清代嘉庆年间,当地官员考察后,逐级向上申报后,皇帝遂下旨表彰。
昨天,遵义市文物局文物保护科科长何烨说,长碛村节孝牌坊,近日已被公布为第二批遵义市市级文物。对于该牌坊及古村落的历史,仍在进一步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