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驶出的“贵州傩戏傩祭田野调查”专列圆满而归……
这次由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与组织者 团贵州省委驻江苏省工作委员会合作、携手在苏 贵州学子所开展的“春晖行动”公益活动,早已满载着收获驶回……
瞬间,和暖的春晖变身盛夏的骄阳,同学们经过辛苦调研后写成的调查报告,正摆放在我们面前。
我们选出其中几篇较有代表性的报告,以专题连载形式推送。
这是青春活泼的生命与古老傩文化的面对面,手拉手。
走近它,走进它,感受它,思考它……或许真正的理解与深入的认知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但我们从这些尚显稚嫩的报告中,不难感受到青年学子们对于傩文化和乡土文化的真诚敬意与亲近渴望。
乡村振兴,有你有我。
祝福青春飞扬的生命在更为厚重的大地泥土中获得更长久的滋养;祝福傩戏傩文化沐浴在时代的春晖下,在新时期乡土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傩戏的奥秘:傩戏源于远古时期,是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文化,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有着丰富的傩文化,而道真素有“傩戏王国”之称,因此,为了去发掘和传承傩文化,推动家乡文化更好传播,促进家乡发展,我们小队决定去往道真探寻傩戏的奥秘。此次调研主要以走访与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
两天来我们小队前往了道真的傩城、博物馆等地方;采访了泥雕制作人、傩戏面具制作人和傩戏传承人。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实践小队在23号到达实践地点道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开会,确定了接下来两天的具体行程,24号前往道真傩城,25号参观傩戏博物馆与寻找傩戏传承人。
道真傩戏历史悠久,源于民间信仰的原始宗教,巫觋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巫傩 祭祀仪式。
相传在远古时期,仡佬族便居住在了贵州,由于受封闭的地域条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和落后的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局限,人们在面对很多无法应对的困难,尤其是疾病和天灾时,就会通过一系列驱邪避险,祈福纳祥的仪式来慰藉,安抚心灵。久而久之,在吸纳佛、道、巫、民间戏曲等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体系完善、内容丰富的傩文化。道真有“神秘仡佬,养生天堂”之名。
道真的傩文化是具有仡佬族特征的傩文化,道真的傩戏是真正意义的乡村傩戏。它多崇拜神灵,神巫混杂,具有娱神娱人,寓教于乐等特征。“带上面具是神,取下面具是人”说的就是傩戏。俗话说“世界傩文化在中国,中国傩文 化在贵州,而贵州傩文化在道真。”
道真傩文化的载体是傩城:
傩城与傩戏都是傩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傩文化的物质载体。
道真于2016年正式动工建立了一座傩城-中国傩城。
中国傩城是中国傩戏学研究会授牌的傩文化研究基地,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傩文化古城,它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禄寿喜财祥瑞元素,整体布局契合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原理。
次日早上去乘车来到了傩城,在大门处取景留影,然后进入傩城,沿着竹王古街,夜郎古街和山王古街游览傩城。傩城主要以福,禄,寿,喜,财,南六个广场,三条古街和湿地公园,魔幻岛亲⼦乐园,傩戏王国三个主题乐园组成。在古街两旁林立着许多当地的特色小店,有卖陶瓷的,卖根雕的,卖小饰品的,当然还有各色的小吃,应有尽有。傩城的六个广场各有一个显著的雕塑: 福广场的“六虎朝傩’’,顶端为天神,中间为地神,底下为人神也就是竹王周围围绕着六只老虎,表现出天地人三神的威望之高;禄广场建立了一个荷花池,荷花池内有一个雕着龙的葫芦雕塑,寓意神龙送福禄;寿广场的雕塑为南极仙翁,寓意健康长寿;喜广场左边为同心锁,右边是月老,寓意永结同心,长长久久;财广场正中央当然是财神爷,他的坐骑是虎,围绕在他周围的是金蟾和貔貅,寓意财源广进。
沿着三幺台美食娱乐中心往上走便是傩戏王国,它是傩城的核心,通过中央轴线区、36 关区、24面具区、法印迷宫区、二郎殿区和竹王宫区,打造出中国最⼤的傩文化主题公园。傩戏王国的建筑都很高很大,站在下面感到自己很渺小。
下午我们来到了三幺台美食娱乐中心,“三幺台”是仡佬族⼈最具特色最隆重的一种食俗礼仪,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在2007年被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台为接风洗尘,摆九大盘果品糕点;第二台为酒席,也叫“八仙醉酒”;第三台为正席叫四方团圆。三幺台的座位次序也是有讲究的,它分为上席,下席和横席,上席只有辈分高,有威望的人坐,而且有“上席不喊,下席不动”的规矩。三幺台美食娱乐中心呈现出一个四合院的形式,其中三面摆放了桌凳,用于游客品尝三幺台,另一面搭建了一个舞台,用于傩戏表演。三幺台工作人员说:“就算只有一桌客人吃三幺台,我们也会进行傩戏表演。”
傩戏 :道真傩戏至迟在元,明时期传入境内,距今已有六七百年历史,仍有傩文化传人600余 人和50多个坛班。道真傩戏可分为“大巫”与“小巫”,其形式有240多种。在进行傩戏表演的时候,表演者会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面具是傩戏表演的显著特征,被称为“神的假面“,表演者戴上面具就成了“神的化身”。道真傩戏所用面具有35面,每一个面具都代表着⼀个人物。傩戏表演也会伴以锣、鼓、唢呐等民间乐器。傩戏的神祗、人物、故事多取材于我国上古时 代,主要是秦汉之前的神话、传说、历史事件,而宋、元、明、清以后的,则极少入祭入戏之题材。在参观了傩城后,我们来到了道真的傩戏博物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傩戏面具、傩戏服饰、傩戏古老的剧本和很多雕塑。有中国伟人的雕塑,有仡佬族文化的雕塑(如:竹王雕塑),也有与傩戏相关的雕塑。我们有幸见到了雕塑制作者——冯小川老师。冯老师是中国民间彩塑协会会员,他参与了旧城长坝竹王祠文化建设,他的代表作有《竹王》,《弘一法师》等……
下午,见到了博物馆馆长——韩洪柳老师,韩老师小学三年级便开始学习写反字、 刻印章等,2007年,他的作品“仡佬族木雕印版”被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收藏,这些千奇百态的面具,充分反映了韩老师精湛技艺和道真傩文化的悠久历史与丰富内涵。我们接着参观了韩老师的面具制作地,被大大小小的各种面具惊到,也对韩老师感到佩服,于是我们对韩老师进行了采访。
采访内容如下:
记者:请问您为何选择从事傩戏?
馆长:主要是想把这个傩戏传承和发扬下去。如果再不关注傩戏,恐怕以后很少有人知道傩戏是什么了。
记者:对于傩戏的传承,请问您是家族遗传吗?
馆长:嗯,对。以前经常见到家里面有这些(面具和雕塑),就喜欢上了,⼀直在从事这个,已经二十八年了。道真有⼀个中国傩戏文化协会,我于2009年加入这个协会,成为其中的会员。我曾经成立过⼀个傩戏协会,也是在2009年,当时会员也有好几十个,但后面由于事务繁忙,就没有把这个协会经营起来。
记者:我小时候就听说您是傩戏的传承⼈,那您对傩戏有什么看法吗?
馆长:我认为傩戏作为⼀种文化软实力,更是⼀种艺术,是历史与文化相互结合,根据一些历史故事和⼈物编排而成,通过原始的歌舞、浮夸的面具和张扬的动作展现出来的原始艺术。
记者:您会让您的子女也从事傩戏吗?
馆长:作为现在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之一,我肯定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热爱傩戏,将傩戏发扬光大。但在传承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经费问题,再是学员招收问题,最重要的还是主体本身是否喜欢傩戏,这些都与傩戏的传承与发展息息相关。
记者:您作为道真傩文化的重要传承人,可以给我们介绍⼀下傩戏吗?
馆长:傩文化至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时期,战争频发,各氏族部落之间互相争夺领域,有⼈发现制作恐怖惊悚的面具,在作战的时候戴上,能够对敌⼈造成惊吓,慌乱之中不明所以,溃不成兵,更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后来就慢慢地演变成⼀种戏。傩戏的主要人物是山王,山王是三个人,也就是三个头,有青面,磁面和黑面,在傩⽂化里面,山王就是驱邪打鬼的角色,在今天的道真以及许多地方都保留有祭祀山王菩萨这个风俗,也有很多山王庙,山王殿。因而傩戏面具一开始是用于战争,后面就演变成祈福保平安的象征了。另外,傩戏里面的人物是比较纷繁多样的,因为真正的艺术并不是刻意追求历史真实,所以傩戏里面有封神榜里的⼈物,也有唐朝时期的⼈物,所以,才有傩戏的丰富多彩。
记者:中国有很多地区都有傩戏,那我们道真傩戏和其他地区傩戏有什么不⼀样呢?
馆长:道真傩戏起源时间更早,有些地区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因而讲述的内容也有所差别,更多的讲述朱元璋时期的故事。另外,道真傩戏的服饰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多半是刺绣的,面具制作主要有木雕、竹雕和泥塑三种。就傩戏表演剧目和服饰文化来说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我们道真傩戏的面具制作工艺是数⼀数⼆的。我们制作的面具眼睛嘴巴这些部位是可以动的,能够使演出更为⽣动形象,活灵活现的,这是其他地区的面具所不能及的。
记者:我们也了解到,傩戏在2006年申遗成功,经国务院批准列⼊第⼀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您认为傩戏为什么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馆长:傩戏汇蓄和沉淀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诸多文化信息,涉及多种学科、多个领域,内涵十分丰富,隐藏着博⼤精深的文化蕴涵和极高的文化⼈类学、戏剧学、宗教学、美术学、历史学、考古学和民俗学等学术研究价值,仍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是中国最古老最重要的民俗仪式,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象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 的古戏曲之⼀。
记者:您有过担⼼傩戏失传的忧虑吗?
馆长:如果国家重视起来的话,傩戏的传承便不是问题,我们充当的也只是搬运工的角色。当然,责任心和使命感是每⼀个傩文化传承人和爱好者都应当必备的素质。
记者:那关于傩文化的传承,您的对策是……
馆长:传承手艺,从学校录入学生,我们招收学生的范围目前还只在道真,后期会扩大招收范围,往周边的县城以及遵义市区发展。首先让他们了解和领悟与傩文化相关的知识,进而学习面具制作手艺和雕塑工艺,还有傩戏的表演剧目,层层深⼊。
记者:您有想过将傩戏面具和雕塑这些工艺与大学的美术学院等艺术专业携手传承吗?
馆长: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后期应该会加强同政府机关、教育机构的合作,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喜欢上傩戏。
实践结果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看到了宏伟的傩城,而且近距离感受到了傩戏的魅力,体验到道真傩文化之丰富。道真傩文化流传已久,它融合了汉家思想和万物有神论,加入了诗、歌、礼、乐、舞等元素,随着文化的发展,傩逐渐从祭祀祛魔向娱人娱神方面转变, 但是人们对傩戏的关注度太低,从事傩戏表演的人越来越少,而且以年长者居多。傩戏作为中华文化的结晶,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这就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范围,支持文化演出,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民众要关注傩文化,保护傩文化;傩文化传承人要坚持发扬傩文化,挖掘有天赋的民众来继承傩文化;相关的文化产业应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不能只注重商业效益而忽略社会与文化效益。总之,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必须坚持不懈地继承与发展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