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阳戏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唐王李世民为了救治身患重病、双目失明的母亲,下榜征集良医能人。李世民慧眼识珠,赐予应征的王姓乞丐一顶瓜皮帽和一根玉竹杖。乞丐用玉竹杖画个太阳放在唐母床前,嘱李世民按照特定方式做法事,唐母果然双目复明、疾病痊愈。此神话色彩的法事,因王姓乞丐所画太阳而被称为“阳戏”,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在民间流传开来。多年后,祖籍江西的黎氏祖先黎法显带着“阳戏”迁至贵州遵义沙滩,其后代在富家坪定居,现黎氏后人有300余户。至今,14代黎氏家人遵循先辈遗言,代代口传黎氏阳戏,坚持不断排练和春节期间演出,并把农历六月初六定为黎氏阳戏节,富家坪因此成为黎氏阳戏之乡。黎氏阳戏的传统剧目有《迎请诸神降临》、《李二郎登殿亲领红猪》、《夫妻渐行》、《天官排朝》、《私配凡夫》等,演出分上圆台、中圆台和下圆台。在钹、锣、鼓、牛角、唢呐、笛子、哨子等常规民族器乐,及长老燕、镰刀把、鬼挑担、旦角锣、麻雀闹林等独有乐器伴奏下进行表演。演员全是男性,需“净身”、着戏装、戴面具、涂花脸,手持道具登场,角色分生、旦、净、末、丑等,戏中女角为男扮女装。其唱腔有9板14腔,根据人物、剧情、角色来定音。表白采用方言,表演中将地方傩戏、花灯、民间歌舞的手法、步伐、眼法、身段,及穿针引线、砍柴割草、收谷采茶等乡土生活元素融为一体,颇具艺术审美价值,且特别注重手法、步伐、眼法,形象地表达喜、怒、哀、乐、悲、恐、惊等情感。
黎氏阳戏积极健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剧目扬善惩恶、庆五谷丰登、颂平安吉祥,曾于1990年参加过全省首届民族民间艺术节演出,赢得良好声誉。2015年,在正安县、遵义市文物部门和省文化厅的关怀支持下,黎氏阳戏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获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批准黎氏阳戏班班长黎岗为传承人。近几年因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为了保护、传承、宣传黎氏阳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黎岗率阳戏班每年在春节期间和农历六月初六的黎氏阳戏节出。2019年底在正安县、中观镇、桂花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阳戏班购置一批演出服装并加紧排练,计划在春节演出。不料新冠疫情袭来,因疫情防控紧迫,阳戏班只好取消演出,仅于2020年正月初三、四进行了内部彩排。
今日,黎氏阳戏获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消息传到富家坪后,黎氏乡亲们和阳戏班倍受鼓舞,他们表示将抢抓机遇,认真学习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黎氏阳戏的保护、传承工作,为宣传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化作出贡献。
图为传承剧本及演出服装、手抄剧本、彩排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