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何家就是何爸爸一个人在水钢上班,那时候,30多岁(1949年生)的何妈妈带着4个孩子靠何爸爸30多块钱的工资生活。
一桌难民火锅
在这种情况下,何妈妈在原水钢一轧厂大门边开起了一个饭店。经营的内容有: 0.25元一碗的牛肉粉;一个人1.20元的火锅,油渣还是免费。实在的物美价廉,一顿管饱的国民饮食。
存在至今的何家难民火锅
那时候的水钢工人收入很低,一家人只有几个人拿工资的家庭又多。去吃的大部分都是熟人,有时候去吃的是7个人,只是做5个人的量。就这样,有朋友就给何爸爸他们建议,就叫“难民火锅”好了。于是,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
店家正在熬制油渣和辣椒
到了1993年,水钢整治周边环境,何家难民火锅就搬迁到离原址100多米的公路边。何妈妈也趁这个时候让已经成家的两个孩子另外开起了火锅店。大儿子现在在钟山区幼儿园对面开了“何胖子火锅店”;何老三就在水钢已经搬迁的地方继续开“何家难民火锅店”。现在,何家最小的孩子也在大哥的旁边开了个“霸王鸭火锅店”。
忙碌的店家
就这样,何家难民火锅经历了20多年,养活了四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