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美食 > 食文化 > 贵阳

也谈黔菜

  一、黔菜形成的元素
  早在春秋时期,夜郎国(今贵州)就与周边的川、滇、粤等有着交往,到了汉代和三国时期,与各地交流更加频繁,饮食文化也不断有所发展。
  明太祖朱元璋为统一天下,多次发动“平滇”战争,还调集了30 万大军驻屯贵州。这是贵州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移民。这些驻屯将士多系江南水乡汉人,移居贵州后,把江南的生产技术、生活习俗、文化礼仪交流到贵州,对当时贵州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也推动了烹饪文化的发展。当时的菜点如“奢香玉替”、“镇远陈年道菜”、“思南甜南酱瓜”、“安顺麻饼”、“夜郎面鱼”、“威宁荞酥”等,流传至今。“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黑糯米酒’”、“十八箭红米”等贵州特产,在明代就传人中原,有了一定名气,被列为奉献朝廷的贡品。
  清代,贵州烹饪技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贵阳肠旺面”“雷家豆腐丸子”都是当时的杰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贵州风味菜肴有了较大发展,仅列入( 叶莱谱)的菜肴就有 2 加多种。贵州织金人丁宝桢(清朝进士,官至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因诛慈禧太后宠信太监安得海而名噪于时。他的家厨制作的贵州风味菜肴旺油爆鸡球(即宫保鸡),脍炙人口,列人黔菜谱。丁宝桢到四川任上,此菜随之带人四川,并列入川菜谱。由此可见,当时黔菜已自成体系。抗日战争时期,一些机关、学校、企业纷纷内迁。当时迁入贵阳、遵义的饭馆不少如“小上海”、“大江苏”、“老四川”、“广东味”、“天津狗不理”等等。挂了招牌就有 219 家。这些饭馆人黔后,人乡随俗,就地取材,在保留原菜系烹调技艺的同时,从贵州消费习惯出发,推陈出新;本地黔菜馆也吸收了鲁、川、粤、苏等菜系的长处,与黔菜技艺融为一体,使黔菜在源于民族菜系基础上,又广泛地与内地各菜系交流,进一步丰富了黔菜的内涵,促进了黔菜的发展。黔菜的历史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宽厚的文化底组。要振兴发展黔菜,就必须要珍重黔菜的历史。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作者:贵州省烹饪协会会长 王俊明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3-22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