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当前位置:首页 > 贵州美食 > 食文化 > 贵阳

关于中国传统年俗菜的文化评估


的某些膳品物态所可能展示的复杂得多。“大年三十”或“大年初一”,绝不是三百六十五天中可以平分秋色的任意一天,它是非常的,是重大的,是隆重的,因而年节中的饮食文化也就大大地超出了平居三餐的意义,于是决定了经济学、营养学的价值标准在这里失灵.就如同西班牙巴伦西亚市布尼奥尔人不会将一百几十吨的西红柿送给饥荒中的非洲人而放弃自己每年一度的西红柿节一样,也如同发达国家以千万计的人口因过剩营养致病痛苦但不会想到将多余食料赠予嗷嗷待哺者而自己过简朴健康生活一样,中国人大概也从来没有想到是否应当将年节中明显过剩的丰盛食品理智地平均到清苦的每一天中去。对年节饮食,概括以“醉饱”一词,应当说古人用得极妙。“醉饱”,不仅仅是形态的准确生动摘述,而且是更准确深刻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显然,“醉饱”是劳苦大众的年节情态,他们平居饮食日日寡淡、月月粗粝,嘴中无美味,肠肚无油水,只有年节时才能解放思想、无所顾忌地“醉饱”。常年忍饥挨饿的可怜人们,一年到头也可以醉饱一次,那是一次极大的奢侈,一种难以与富贵人言的幸福,“醉饱”的经历和感觉,对于中国芸芸劳动者来说真是可以称之为神奇美妙的。至于富贵之家,平居已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年节时则更要铺张出新,以示隆重非凡。这就是中国传统年节饮食文化千年惯势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中国年菜文化特征形成的裁本原因。
  以数千年小农经济社会为基础的中国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华民族是个励行节俭、安于清苦的民族,“新三年,旧三年,补补纳纳又三年”,这句俗谚是旧时中小户人家新媳妇进门时,婆婆例行宣谕的持家之规。《诗• 鲁颂• 駉》:“俭以足用”;《论语•述而》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至于民间社会,更以千年流谚表达家喻户晓的具有伦理与不成文法规意义的普泛认知:“勤俭持家久”; “家从牙缝起”; “三年烂饭,买一条牛”;……此类谣谚,各时代、各地区、各民族均有大量流传.它们既是历史上中国广大民众平居生活无可选择的实情,亦是历史上中国广大民众在平居生活中从不质疑的信念与准则。如果有谁在日常饮食生活中越出了这一约定俗成的规范,社会非议便会旋踵而起,甚至可能受到家族等社会组织的责罚。

作者: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赵荣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3-27
相关内容: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