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让大厨们欣赏的另一个第一,是朝文同志2004年5月亲自担任中国黔菜文化展览团团长,率领百余名黔菜厨师到成都举行的贵州美食文化展演。以正部级老同志的身份当一个烹饪代表的领队,大概是中国烹饪史上第一次纪录。
即使仅仅为了知道这几个第一背后的故事和缘由,也值得访问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预约很顺利,访谈定在朝文同志家里。这是访谈的好地方,亲切、随和又文便。
话题从“黔菜是什么”开始。朝文同志平素的话语风格,是快人快语,朴实中透着睿智。他简洁地概括了黔菜的定性、定位、特征等一些关键问题。政治家谈黔菜,角度新颖,立论精辟,语震四座,别开生面。
黔菜是“老百姓的菜”
记者:老省长,这几年黔菜虽然进步很快,但还是有人以为黔菜不入流,不成系,还有黔中无大菜,没能价值,成不了气候的说法。社会上有这些看法,原因主要是黔菜的概念和属性一直没有一个统一清晰的定义,模糊了黔菜的定位、方向和前途。在这种状况下应当怎样看待黔菜研究、开发的价值?
朝文:对黔菜正反两方面的评判,谁说都不算;最权威、最客观的评判只能是市场。黔,是贵州省的简称。我们平时所说的黔菜,是对贵州各地、各族风味流派总和的一个统称。但这个黔字在古代又指老百姓。古汉语中,黔是黔首的简称,黔指黑色,黔首在封建社会是指又黑又脏的老百姓。老百姓的菜,就是黔菜。正巧,黔菜的属性原本就是老百姓所钟爱的一种大众家常风味。一个是百姓的菜,一个是家常风味,二者正好相互暗合。你只要仔细观察一下,黔菜的基本形态、菜式、选料、味型、成本、盛器,都非常朴实、简洁,十分大众化、家常化。根据上海、北京、广州、郑州、成都和东北传回来的消息,黔菜在这些地方都受到了大众欢迎。受欢迎和追捧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黔菜又好吃又便宜,辣香、异酸之外还有山野风格,口味的适应也比较广。就冲着野、辣、酸这个三字特色,东西南北的人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