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单纯是填饱肚子,而且还要调配得合理平衡,做到美味可口,吃得营养科学,才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其实,这就是中国饮食自古以来所强调的。它完全合乎现代营养学的观点,就是我们迄今还没有很好加以理论上的总结罢了。
一、中国的传统饮食观点和现代营养学一样,都强调饮食要平衡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完全是从食物中摄取的。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品种、数量、质量都有差异,没有一种天然食物能包含所有的营养素,也没有一种营养素能对人体发挥所有的功能。人体是靠食物中的营养素生长的,如果长期缺乏某一种营养素就容易得病。所以我们讲营养,并不是价格越贵就越有营养,讲营养就是要讲营养平衡。每天饮食中所提供的营养素要和身体消耗的保证相对平衡。因此,要求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要广些、要杂些、食物要多样化、品种要齐全,这样,才能达到平衡。
我们的祖先很早的时期,就讲究膳食要平衡。《内经·素问》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它告诉人们每日的膳食中必须具有多种营养素,而且比例要适合,调配要合理,膳食要平衡。这几句话的意思和我们目前提倡的食物结构要合理,要平衡也是符合的。
第一句话“五谷为养”指的是米、谷、豆类等五谷杂粮,五谷能养五臓之真气,故而称为养。它们含的营养成分主要是碳水化合物(醣),其次是植物蛋白质,脂肪含量不高。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依靠醣作为热量来源,生长修补则用蛋白质。古人把豆类作为五谷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因谷类蛋白质缺乏赖氨酸,豆类蛋白质缺少蛋氨酸,一起食用,能起到蛋白质的相互补益作用。
所谓“五畜为益”是指畜、禽、鱼、蛋、奶之类的动物性食物。益是增进的意思,它指的是辅食,要在植物性食物中,适当增加些动物性食物。肉类食物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它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但又是生长发育、修补多种组织不可缺少的主要营养养素,可以弥补植物蛋白质的不足。肉类还含有丰富的脂肪、较多的热能、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