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中著名的“谭家菜”调味的特点,就是讲究原汁本味,慢火细做。它下料狠、菜肴软,很少用爆炒的烹调方法,也很少用花椒、大料等调料。做鸡突出鸡味,烹鱼强调鱼鲜,绝不用异味、怪味来干扰菜肴的本味。在焖菜时,也不续汤对汁,因此,菜肴能显出本来的鲜味。它惟一的窍门就是善于用汤,利用汤中的鲜来调味。
熬煮原汤选择的是含蛋白质丰富的鸡、鸭、鱼、肉等。这些原料都含有含氮浸出物,是鲜味物质。当原料加热时,机体中的蛋白质受热发生变性,溶解度降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溶解于水的蛋白质也会逐渐增多,原料中的含氮浸出物便会渗透出来。出现“鲜”味。鲜味成分十分复杂,有谷氨酸、乌苷酸、肌苷酸、酰胺等40余种,最主要的有三个,即谷氨酸,肌苷酸和乌苷酸。我们的厨师会根据他们实践的经验,配制出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的鲜汤。他们注意用汤来调味,做到一菜一味,保留每一种原料的本味,再经过烹饪,使它更适合人的口味,这是防止菜异而味同的基本原则,不用味精。常言道:“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们就是会善于用动植物蛋白质的分解化解物,调配出各种不同鲜昧的清汤、白汤和浓汤。
汤中的主料中母鸡含有谷氨酸、鸭含有赖氨酸,鱼和猪肉、火腿含有大量肌苷酸。寺庙里的素斋利用冬笋、蘑菇、香蕈、黄豆芽等植物性蛋白质食物,因为它们富含乌苷酸和天门冬氨基酸。一百多年前味精尚未问世,但在烹调实践中,厨师们仍能利用食物的原汁本味,做出各种不同的鲜味,其做法都是符合现代营养学原理的。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几乎完全从食物中摄取,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素品种、含量和质量都有差异。中国菜肴正是通过各种色、香、味、鲜俱佳的菜品来刺激人的食欲,通过变化多端的菜肴,使人体获得较全面的营养素,从而达到平衡的目的。中国饮食历来注重美味,品尝美食蔚然成风,出现许多美食家,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学问——美食学。这也是中国饮食闻名于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