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大河苗寨注入文化元素的杨杰,来自贵州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决战“脱贫攻坚”以来,杨杰担任贵州省委督战“9+3”深度贫困县紫云第三分队代队长。
大河苗寨是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格丼村的一个组,位于紫云母亲河格凸河的腰间。我去过多次,平时去的时候都是以旅游者的身份,吃吃农家的小菜,看看上刀山下火海的绝技,赞叹徒手攀爬的蜘蛛人,偶尔品品苗家的拦路酒,尝尝老百姓烤的生态鱼虾。
这次杨杰是以省委“9+3”脱贫攻坚督战队第三分队代队长的身份,与他的队员一起带着“旅游扶贫”专项督查任务去的。
当地风景已领略过多次,尽管能在大脑里记下来的真不多,可河畔那个独异的山,被编成了苗王剑的故事总是记忆犹新。
相传苗族的祖先许道,自东往西赶山填海来到这里,家中有事返回时,将苗王剑插在这里,因回家心切不慎伤了腰、折了腿,从此不能再赶山填海,苗王剑则永远矗立在格凸河边了。后来,这把剑化身成一座山,当地老乡就叫这座山苗王剑山。的确,山形惟妙惟肖,远远望去,让人望而生畏,真是天工神造。
他们到了格凸河景区门口,杨杰提议直接走路去大河寨,带路的驻村网格长说,我们还是坐船吧,顺便也可以看看水灾过后,景区基础设施恢复建设及后期提升修葺情况,于是,他们乘船走水路。
因为是工作,他们拒绝了导游和解说,仅十多分钟他们就上岸了,又因不是周末,这里人烟稀少,加上受疫情的影响,这里的生意没有以前那么好。同行的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和那位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的师傅是熟人。这位身怀绝技的老乡热情邀请他们去吃饭,他们委婉拒绝了。走时,老乡千叮万嘱,说他中午一点钟表演,叫杨杰一行一定要留下看他的表演。
这个特色鲜明的苗族寨子有故事有传说有前景。以前,大河苗寨共53户219人,却有建档贫困户39户154人,贫困发生率超70%,尽管在大山里封闭着,但是脱贫攻坚也不能丢下他们。
当地干部介绍,格丼村是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袁媛包的村,这位组织部长躬身入局,扎进村里和村干部多次会商,以群策群力把工作做深做实,尤其是通过景区发展带动,有9户11人在景区务工就业,农户自行发展农家乐5家,自主摆摊就业20户,有效带动了大河苗寨老百姓增收,目前贫困人数已全部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加用水安全短板得到全面补齐,按期高质量脱贫。
是的,这个小小村寨通过旅游发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游客,促进苗寨与外界文化的沟通,帮助群众打开思路、开拓眼界,整体人文素质得到明效提升。
出山寨,他们选择步行,走过葳蕤的芭蕉林,当时杨杰想,这里的每一个小确幸都是神秘和有故事的,他必须发挥“中国作协会员”和“诗人”这个特殊身份的特长,以诗的方式给这里注入更接地气的文化元素。
于是,在紫云的几个晚上,杨杰都彻夜难眠,大脑里总是浮现出那美轮美奂的小苗寨,常常半夜起来,在手机上记下所想到的“文化”,最终,杨杰形成了几个建议发给了挂帮的袁媛部长。
杨杰 建议那个小小的农家乐可取名“芭蕉园”,将苗王剑下芭蕉林的传说继续抒写;
杨杰在另一个小餐馆的门口看见长满了藤竹,藤竹真美,是沿河竹子的瘦身版,细长细长的腰上爬满翠绿,让人无限遐想,有长发齐腰或柳枝垂水之意象,有苗家阿妹歌声如蝉在格凸河里流淌,杨杰就建议那个小山庄“藤竹小院”,一来竹有君子之气更有节节高之意,二来清风雅静的山里翠竹连民心。
他的建议有可能是一厢情愿,但给这个小小村落注入接地气的文化元素一定不是坏事。
有趣的是,正当他们督战了长达十个月的紫云在接受国家第三方考核后,以“高分值和高群众满意率”摆脱贫困时,杨杰接到了袁媛部长的信息。她说,你的建议老百姓采纳了,说还要请你去指导。
杨杰谦虚地说:指导当然是不敢,我也是学生,但和驻村一线的干部交朋友、和老百姓交心是必须的……
杨杰真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