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辉娅与画家们在一起的交流场景
创业路上的难忘经历
贵州旅游在线网:我们都知道在赏石收藏路上有很多酸甜苦辣,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一些难忘经历吗?
陈辉娅:
家庭作坊持续了好一段时间,第一笔生意是在上海的展销会上定下的25万单子,经过签合同、连夜赶工、分批发货,最终得到了这第一笔周转资金,欣喜若狂之余便开始着手注册了贵州炼石斋旅游工艺品有限公司。加工作坊也从单一的紫袍玉带石雕扩展到观赏石的收购以及到现在投资翡翠、玛瑙的生意。公司开办之初,得到一个最大的提升空间便是收购了某企业,这是一个在当时发不起工人工资濒临倒闭的企业,与他们结缘也是因该企业领导对于石头的喜爱。当时年末迫于工资拖欠的压力给该企业领导前后暂借了50万元给职工发工资,过一个好年。50万元在当时已经是我的全部积蓄了,支撑他们度过难关也并没有想要为之后的事情做什么铺垫,能成功收购这个企业不是我的初衷。但不管过程多曲折,终究还是让自己的“炼石斋”得到了整体水平的提升。这其中的艰辛除了聘请巧手工匠的困难、其他企业的竞争、发不起人工工资时被迫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把成品卖给同行等等这些我都经历过。
记得第一次聘请巧手工匠时,那时身上有4万元,拿了一万买了石材,另外三万揣在身上,带着年幼的儿子坐在班车后排历经近9个多小时的颠簸、五里路的徒步才到达工匠居住的苗寨,晚上住在简陋的农家,孩子入睡了,可自己怀揣着三万块钱既害怕又心酸,竟久久未能入睡。我想也是这样的诚心感动了工匠,于是在过完年工匠带着几位徒弟便开始来上班了。
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听来轻描淡写,但这是自己和公司一步步走来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