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非常人物 >> 正文

希冀通向理想圣境的自由漫步者——曾希圣生活艺术散叙

  心灵的栖息地,振动艺术之翼便可抵达。

  ……青春记忆始终难以消退,更无法忘却。

  ……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扮演着他那个时代的特定角色……

  翻阅曾希圣文集,随处都跳动着上面这样的句子,感觉这些文字就像在写他自己。认识曾希圣,我是从耳听为虚开始的。

  上世纪70年代,我在贵阳一中念高中。“文革”时的学校,围绕政治运动的宣传任务频繁异常,同学中的文艺骨干不时被停课,抽去排演各种“样板戏”,调去参加革命宣传队集训活动的同学每次归来,老在我耳边念叨一个人,说是河对面学校有位能写能画、会跳会唱的学生,表现突出很受老师赏识,夸赞人才难得,将来一定前程似锦。那时我就知道了这位出名的才子叫曾希圣,虽未谋面,却对他早有几分羡慕嫉妒和似曾相识了。

  曾希圣,这名字太不平常,有点奇怪,像个老头名。加之别人对他褒奖评价,对于我这个高中生而言,简直被放大成高不可攀、如雷贯耳的全才型侠客学霸。与那年月取叫卫东、卫红、建国、光辉、前进、红旗之类的时尚人名拉开了太大距离,印象着实深刻。因为关注他,就会老去打听此人又在干嘛?听说他后来下乡做了知青,过了些年又听说他画得一手好画,考进了省出版社云云。

  总是听说,未有机缘得见其人,时日久了,期盼转化成了模糊。有些聚会的差错而失之交臂,脚步声都到了跟前,却没见到真人下来。我已记不清是哪年哪月第一次与他照的面,全忘了!可是1980年的一次精彩表演,真把我弄得“无法忘却”。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已是文革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学经济的中专在读生,在校生不许考大学的规定,把我挡在了大学考试门外。每年美术学院来贵阳招生(当时没统考),我都去省展览馆爬窗看同伴们考场竞技,企图有朝一日也能成为参考一员,抑或也能挤进大学校门。1980年,我读完了中专又工作了两年,哄得单位领导给我开了份允许考大学的证明 (那时只许考原对口专业),便偷偷地报了四川美术学院。在考场,见到曾希圣与我们同场应考,他坦言这些年他一直在考,非因成绩不佳落选,而是视力没过体检被刷下。由此,我等一帮跟在他屁股后头打探,请教这位“考兄”传授如何入闱之秘籍。那天(下午)的第二场考试,内容是创作,黑板上写了一段解放军战士勇斗歹徒救助女青年的文字,要求创作一幅命题场景画。考场内所有考生都挖空心思、冥思苦想,费了好大劲勉强拼凑一幅单色素描交卷。当大家抬起头来才发现,场中的曾希圣已经画了四、五幅同一题材的彩色连环组画。画得之纯熟,又富有变化,构图、造型、色彩均很老道,好看极了,引得场内一片哗然!川美王之臣教授大为赞叹:“这个学生太能折腾啦!”当时我们几个面面相觑,眼前一片发黑,完了完了,有曾希圣冒尖在首,我等大学梦无望也!

  确实,那年曾希圣考了西南区第一名,川美绘画类只在贵州省招一名,非他莫属了。而后来,接到录取通知书的却是我,太令人意外了!一探问才知,当年四川美院不招油画专业,曾希圣主动放弃,改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去了,没料到我第一年高考就如此幸运。多年后和希圣聊起此事我们百感交集,既有得意,又带调侃,像似人为,颇似天意。棋子位置的偶然移动调整,必然预示了改变我们之间的棋盘格局。曾希圣不止一次地懊悔:我应该去读四川美院。直到今天,他好像仍然不能释怀。我老是搞不懂中央工艺哪儿不对不好?一直以为是他对付我等未能去京城求学者的宽慰谦辞,借来用作掩盖名校优越感的伎俩。而后或许慢慢悟解了一丁点:中工(今天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一所注重设计的大学,而希圣兄是有强烈绘画抱负与情结的人,他总想在绘画基本功扎实训练和创造上更上层楼,有所建树,曾希圣对环境对自己有近乎苛刻的个人化强制诉求。

  曾兄说当年父亲希望他去做木匠继承家传,他却偏要学画。从实处看,真做个不怕饿饭的手艺者未必不是好事!曾父最后认可了他的执拗,放任他不太踏实地自闯江湖,无论岁月发生了多大的阴阳差池沧海颠倒,其实画画的教书匠也是手艺人,初心未移,拙朴依然。

  40几年一晃而去,我熟知的曾希圣生活得认真,精致,刻意,通融,随和,有板有眼,铿锵有范。大学毕业后,他亦步亦趋地去了省二轻校教书,又辗转调到了贵州大学。我曾经卖力地想将他调来贵州师大,商调函有去无回,被贵大强留人才有效地阻拦了。一介书生,大有家国情怀,小有组织栽培滋养,他出于感恩,出于做人的原则,实在不愿看到别人对他的器重被辜负而难过,此事只好忍痛作罢,一段听从组织安排差遣的现实版调动插曲,就这么书生气地平静搁浅了,颇为遗憾!好人希圣永远给人的就是这种不变的印象。甚至在外形上除了长发变短(略有谢顶)而外,数十年几乎没什么太大变化,他标致的君子形象已定格成同行的榜样。

  希圣老师的人格素养,映射到他举止作派上异常显眼。湘汉老曾一直都是清瘦模样,似乎从未胖过,若不是遗传就可能是过于克己。他虽瘦不薄,干练挺直,干净清爽,精神抖擞,不吸烟不喝酒,多数场合儒雅安静,甚而有几分谦逊腼腆,不像爽直口快的湖南人。他镜片后的目光,以及颜面绽放的笑容总是清澈干净,你有时会不经意察觉到他对某些大幅度玩笑表现出瞬息地害羞脸红,时常不忍点破艺术家与生俱来的这份稀有的天真单纯,从不做作,舒服自然。他作为先生,为缓解课堂学习紧张氛围,会突然贴着教室墙壁来个180°倒立,学生们无不为之惊讶!他们全未料到居然还有这般筋骨硬朗、能做倒立、还敢高台跳水的老师教授。他乐观豁达与童真天趣的另一面,一直被传为笑谈佳话。

  与曾希圣经常交流,会不难发现一些不变的永恒话题。

  话题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席卷大江南北的大事,大量十几岁的年轻学生被撵去农村落户。曾希圣谈起那段岁月乐此不疲,这截人生际遇随时会涌上他的心头,随时被唤醒、刺激、发酵,有兴奋、激愤、思虑,有遗憾、感慨、自嘲。他太爱讲这事了,总貌似轻描淡写地挂在嘴边,唠叨的分寸又把握得恰到好处。青春年少是人生价值建立的关键时期,怀揣憧憬,初涉险途,妄想张帆扬梦,却收回泪水苦楚,有这等人生体悟的听者,自会共振回应,首肯契合。文革末期知青落难生活,曾希圣没描述得特别惨痛凝重悲戚,或许有选择地将就听者神筋?或许时局已变?或许知青点离家不远?他从乡间带着复杂的心情身份及泥丸走来,一路辙痕,甩弃不掉,他谈他写乃至画的,少不了这一内容,挥之难去,“知青标签”贴在他额头上突出位置。

  话题二:进京就读大学,该话题亦是曾希圣青春生活的延续乐章,是他颇为得意、华彩释放和优越张扬之亮点。从考学到读书过程,他谈起来绘声绘色。在那个前途不甚明了,机会极少的灰暗年代,改变人生尤其需要斗智斗谋,曾希圣的大学本科求学路波折而幸运,他陶醉才情和努力没白费,为达目的,任何人都会诚恳地略施小计,迂回前行,躲过障碍,刻意设计,砥砺精进,摘得正果……他庆幸自己能混进首都学府,与众多品学兼优的同学为伍,觉得投入大师麾下百般自豪。感恩命运眷顾,感恩先生们的学养美德,细节讲述惟妙惟肖,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把大学故事数落得着实幸福,犹如被禁少年突然扑进芳草地,令许多同行听者也被传染,与他一道激动,一道欢天喜地!“名校标签”始终贴在他骨子里。

  除了上述两项主要话题作为身份标签外,当然他还有其余嗜好,譬如围棋等:他倾注到围棋的时间似乎更多,列兵布阵,步步为营,精妙绝杀,胜败不争,涵养深厚,怀柔智慧,熟虑远谋。对绘事同行大谈围棋,对围棋同道释解艺术,都无比开心快意;他批判弊端往往总能切中要害,冷静思辨推断,阐述画龙点睛,语惊四座。尽管如此,曾希圣更显性的还是在前述两条重要青春话题轨迹上运行,隐痛与诗意地栖居,甜美而优雅地怀旧。总之,老曾仍未长大,任凭岁月流变更迭,任凭时代早已改地换天,他依然幸福自得地生活在过往时光中。

  长年的摔打厮磨与学养沉淀,对生活世象,希圣修炼得敏感细腻。但凡遇见满池浮萍、风撼树木、潺潺溪水、婴孩破啼、靓女回眸等唯美瞬间,都能引发他人性的萌动,还似鲜活灿烂的多维度的会心之笑,真切感人!但凡撞到自私钻营、欺上瞒下、粗口骂街、盛气凌人、阿谀谄媚等丑态时刻,也会被他一一洞察,当面回以静默木然的冷漠表情,用绝不苟且合作的态度给予理性地抵抗,甚而过后劝说不明者认清是与非、爱憎与对错。我们常讨论对某些现象的态度,在下不时迷惑焦虑慨叹,他超脱善意的劝导,会令我释然开悟!“我是自由的”,他说:“我完全有不干的自由。”他的人格是凭良心做事,以免惹来昧心的苦恼,令人佩服。曾希圣的正直、谦让、包融、公平、随和、尊重、宽仁等诸多优良品行,编串出他的为人风范,也赢得了很多喜欢他的朋友。朋友们甚至说,他的批评都体现出机智狡黠,温文儒雅,舒服中听。大家着实向往他自由宁润的这种状态和境界,任凭世象万千翻扰,其心安然璀璨,其心仍驻原处。

  意欲点燃曾希圣心灵静地,需要一定的场域语境,需要预热启发,只有回溯至绘事本体元素中去寻觅源头。如前所述,上世纪80年代,曾希圣在贵州青年画家中颇为突出,初出茅庐、意气风发,做了出版社美编后,如鱼得水般地画了大量封面及插图,产量直线攀升,手艺也圆熟精进。那时他的处女作《点蜡》名噪筑城,好像又选进了全国青年美展,进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确实不得了。一个没读过美术学院的小编辑,便斩获殊荣,足见他的聪颖与勤奋积攒的资本产生了效益。我依稀记得《点蜡》这幅画表现的是贵州苗家美女,是个少数民族姑娘在伏案劳作,用画蜡刀专心地点画蜡染图案。灯光从她左后侧倾泻而下,亲切宁静温暖,人物与场景融合,姑娘的头颈腕上都佩戴着银首饰,以及彩绣衣饰,桌上染布的反光映到她的脸上,朦胧润泽。不禁让人想起也是那个年代尚丁画的《连续作战》,巧用反光的处理手法如出一辙,令人称绝!该作品人物手的处理略有点小瑕疵,但却不失自然生动,背景略暗的图案也作了绝佳的对比衬托,从内容到形式,从构图到用笔,技术含量都很高,也吻合了当年广东味的某些造型用笔范式,非常唯美。其实这幅画比文革红光亮斗争题材作品,更加有人情味和诗意,是改革开放之初颇具乡土色彩和青春之美的抒情赞歌。

  也是在那个年代,曾希圣画了一幅鲜为人知的知青题材作品,题目叫《荒芜的土地》,油画刻意表现了一群在地头懒散怠工的“知识青年”昏昏欲睡,无事可做,没有希望与追求的景象。最近我和希圣等同仁在合作历史画,又提到知青生活,又提到这幅画,他颇有感触,声称构思来源于当时百无聊赖的乡下生活的真实写照,最遗憾的是该原作已被他自己毁弃了,可叹!曾希圣被文革时代烙下的印痕可谓深刻,谈起当年的人和事,唱起那时的歌与曲,尤其提到那个时代的美术作品,他如同被通电激活,能一一清晰地将其讲得头头是道,作品名、作者、风格、手法、观念和来龙去脉等都理得顺当有序,如数家珍。我很惊讶他怎么记得这么清楚?我曾经也在现场,甚至比他还离得更近,现在记忆却模糊不清了。他能把高大全、红光亮、伤痕艺术、乡土题材、西南风、四川油画、贵州美术现象等娓娓道说,洗心求证,深入浅出,亲历记载,希圣是有心之人。

  曾希圣的另一个代表作品当属《鸽子》。在红色的基调上,套有中国版图,被解构的半圆形或者圆形的局部,交错组成人和鸟之形状,叠压在红底之上,组构得很有意味,横竖有风,曲直结合,煞是好看,半抽象的画面玩味,显得既空灵又热闹。这幅平面化的装饰性作品,简单而精巧,与曾氏其他写实性作品拉开了颇大的距离,说是代表作,确实考验普通观者的神经,我也没怎么理解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不敢说不懂和不认同,恕在下肤浅),这件过于简显扁平的半抽象应景之作,颠覆了我对曾兄的基本判断,形成强烈的反差与错位。作为探索性的尝试与新价值标志,该画被当今许多理论大腕写进了中国当代美术史,历史的解读与评说似乎仍在变化中延续。

  回观曾希圣颇为丰富多维的绘画情结,是深沉、跳跃、纠缠、自恋的多头组合,他企图把什么都抓在手中,宽宏大量地接纳各种题材样式。他画的《礁石图》和《白皮松》等壁画稿,大气磅礴、诗情旷达、巨细均显、相得益彰。尽管是学生时代之作,今天读来无论意境还是形式语言均属上乘作品。曾希圣有营造场域关系及雕刻巧妙细节的本领,他在连续性思维延伸启发下,把《鸽子》语汇机智地发扬光大,砲制出系列装饰品。尤为突出的女性变体画,悬浮游走在不同的虚拟空间,半圆块或立体主义式的同义反复构建捏合,把跨时空的“小肥女”摆布的纯粹简洁,趣味盎然,真有他的!这等怪念头把《鸽子》甩了几条街,前进了一大步。看得出曾是在求变,并试图超越,他玩弄于理性抽象和写实刻画之间的轮回变换,可谓用心良苦。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田军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7-12-1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