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昌祚(1870—1912),名元黄,初号锡周,后改称山玉。
贵州开州两流泉(今开阳县双流镇人)。
其父钟鸿渐,州学增生,曾供职于军需局衙门,后在镇南鲁郎山以私塾馆教书为生。
其书斋号为"抱膝山房",著有《逵于遗稿》若干卷,因散落未传后世。
钟昌祚从小跟随父亲课读,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四书五经,有神童之称。
1885年,15岁的钟昌祚就读于开阳书院,为州学庠生。
他勤奋耕读,博览群书。
1897年,开阳乡试,牟姓弟子以重金贿赂得选,钟昌祚落选。
众人为其不平,然其十分淡然。
"自谢不才,无戚容,无愠色,人皆难之"。
同年,天津人严修到贵州担任提督学政,并为光绪皇帝选拔黔中才俊。
上任后,严传檄全省,以经史时务选拔高才生40名入经世学堂学习,钟应试,列全省第一。
1904年底,贵州巡抚林绍年掀起了该省历史上首次留学热潮,他在任14个月就先后分三批共计派遣官费生113人、自费生38人、合计151人赴日留学。
1905年,钟昌祚被官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学。
刚到日本时,他生活窘迫,曾遭周边的日本人讥笑。钟昌祚却坦然告知: 伊藤将文、坂原退助刚到异国他乡,未尝没有落下笑柄?而如今皆传为佳话。你们怎么知道今日的我不会像他们一样呢?
此后,钟昌祚以他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这些日本人的尊重。在这期间经有名的“十君子”之一杨度介绍与戊戌变法维新派首领康有为相识。
1907年2月,钟昌祚与张百麟等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1907年设贵州自治学社同盟会(贵州支部)。
1908年3月贵州自治学社正式成立,与会者800余人。
钟昌祚被选为自治学社社长,主要负责对外联络工作,自治学社社务多由张百麟筹划,钟昌祚执行。
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自治学社发展迅速,分别于全省各府厅州县设立50余个分社,至1911年辛亥革命前,贵州自治学社发展到10余万人,成为中国西南一个重大政治组织......
他还主办了《西南时报》......
1912年,钟昌祚因孤身入昆明调停滇黔战事,于返乡途中在安顺东门外牛场坝,被刘显世命其部属张卓清杀害。
临终前愤然而叹:
"恨不死于革命之时,而死于革命之后"。 终年42岁。
钟昌祚牺牲之后,英国传教士吉厚安把这一消息带信开阳,钟昌祚法政堂学生宋绪清.朱君元前往安顺为其收殓遗体,并护其灵柩运抵开阳两流泉,安葬于赖陵。
1913年,国民党北京稽勋局追认钟昌祚为陆军少将。
1919年,国民政府赠钟家"成仁取义"匾额,再度进行表彰。
1930年5月15日,贵州省重立墓碑,并在墓碑上刻记表彰全文。
1985年,钟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钟昌祚作为贵州辛亥革命著名领导人之一,贵州自治学社社长,功不可没。
他留有《滇黔道中手札》《钟谱家训题辞》《辛亥五月黔楚道中》
《行抵安顺致蔡凝书》等遗稿。
其中《滇黔道中手札》是他在昆明及返回贵州途中写给其在上海读书的二儿子钟景贤的九封家书,为贵州辛亥革命的珍贵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