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新域名
www.66gz.cn

您现在的位置: 贵州旅游在线 >> 贵州非常人物 >> 正文

璀璨族星-朱德祥

  朱德祥从小研习传统书法和篆刻。把几百字的《心经》雕刻在不足1平方厘米的印章上,把五千字的《金刚经》雕刻在不足10平方厘米的印边上。

  这些常人想都不敢想、做也不敢做的绝活,朱德祥做到了。

  如何把常规的事物雕刻成精美的艺术品,如何从一个农村娃娃的朱德祥成长为一位知名的艺术家......

  朱德祥1950年出生在贵阳的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7岁上小学时,他发现学校旁边建了一个刊刻社,社里有个外地来的老工匠,天天坐在太阳底下刻印章和微雕,刻完就摆在桌上。

  漂亮的微雕把朱德祥吸引住了,他决心向老工匠拜师学艺......

  朱德祥今年68岁。

  他10岁起就开始接触雕刻,在一次到长沙参观微雕展时,被这项艺术深深吸引,从此决定潜心钻研......

  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朱德祥说,小学二年级时开始会用豆腐干雕刻文字,初中时开始会用萝卜头雕刻印章。

  这些儿时的玩意却慢慢变成了他的兴趣爱好。

  “就连老师在台上讲课,我都在下面悄悄地雕刻,最后老师也没办法了。”朱德祥回忆说,他的雕刻还感染了班上的好多同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初中毕业后,无论是下乡当知青,还是平时的学习生活,雕刻已经成为他每天必做的事情。

  人在哪里,刻刀就在哪里......

  1988年弟弟朱德荣从贵阳到广州发展后,朱德祥跟随弟弟南下创业。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雕刻,所有的打工收入都投入到了买刻刀和石头上,把自己心爱的作品去交换别人的石头。

  就这样,他在广州结识到越来越多的雕刻艺人,雕刻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后来,为了从常规雕刻圈子中成就自身的独门绝技,朱德祥把创作大件作品转变为小型作品,再从小型作品升级为微雕作品......

  “雕刻大件作品的、写大字书法的人太多了,我想从微雕着手,做别人很少做的事情,闯别人闯得少的路子,才有希望。”朱德祥说,微雕是用肉眼很难看清楚的,要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辅助工具才能看清楚的艺术品。

  近日,我在朱德祥的工作室看到,他创作时每一件作品都要通过显微镜放大四五百倍后才能开始雕刻,刻刀比针尖还要细硬。

  雕刻时要屏息静气、全神贯注、小心翼翼,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功亏于篑。

  他说: 完成一件作品少则用一周时间,多则要半年......

  如今,把少到260字的《心经》刻在筷子头大的印章上,多到4.6万字的《论持久战》刻在长10厘米、宽3厘米的印章上等等,对朱德祥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至目前,朱德祥在石头、米粒、头发、竹子等材料上微雕书法、篆刻作品300余件,颇受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

  其中,2017年7月他微雕的作品“毛泽东《论持久战》”被收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经过四十多年磨砺,凭借手中勤劳的刻刀和过人的艺术天赋,朱德祥在广州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但是,2015年,他毅然放弃了发达地区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故土贵州,并选择落户龙里......

  朱德祥说:“我现在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龙里是最好的归宿,是宜于创作的土壤。”......

  此时的朱德祥已年过花甲,但是他依然对这门“针尖上的艺术”锲而不舍。

  每天凌晨4点准时起床,一天学习和创作的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

  他说:“微雕之美蕴藏于其细致入微之中,隐藏于人眼可窥之外。”

  朱德祥专注微雕近60年,仅靠一台显微镜、一把刻刀,能在一平方毫米内雕刻25个字;

  曾在高7.5厘米、2厘米见方的印章侧面,刻下4.6万字的《论持久战》。

  宽12毫米、长60毫米的石头上,密密麻麻的雕刻近7000字,字迹优美,字距、行距十分规整……

  没有借助任何高科技工具,一位老师傅凝神专注,一手控制着眼前工业显微镜,对准石块,一手紧握刻刀,微微转动,一条条细如金丝的纹路在石面上显现出来……

  微雕是中国传统艺术品中采用微小精细技法完成的作品。

  有时,要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头发丝上雕刻,需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看,这种技法在古代被称为“绝技”。

  “创作一件微雕作品很不容易。”朱德祥介绍说,要经过选料、打磨、抛光、浸蜡、制刀、雕刻、刻字、上色等10多道工序。

  每道工序中还包含若干细节,相辅相成,不能有丝毫疏忽。

  首先是选材。

  微雕的选材十分讲究,材质要细腻、紧密,容不得有半点砂格和半丝裂纹。朱德祥介绍说,寿山石、青田石等材料因其硬度密实,适宜作微雕石材。

  细细挑选了一块青田石,朱德祥拿起砂布,在石头表面上来回摩挲,反复多次以后,石面被打磨得光滑如镜,几乎看不见粗糙的纹路。接着,他用稀释后的指甲油给石面涂上一层薄薄的保护膜。“上膜要纯手工操作,不能用刷子,用指头轻点蘸取合适的量,往石面上轻轻一抹。”朱德祥说,“可别小看这一抹,厚了薄了都不行,全靠经验。”

  为了让字迹跟浅色石材颜色区别开来,朱德祥在打磨好的表面轻轻上了一层颜色。接着,将石头放在显微镜下,静等雕刻。

  “先要把格子打好。”朱德祥在显微镜前坐好,调试设备。接着,他双眼对准目镜,屏息凝神,全神贯注开始刻字:手持刀片时顿时转,向左一撇,后又轻手回勾,在转弯处回旋转折,毫微之间,他挥动刀笔如行云流水般自如……

  运刀要稳、准、狠,下刀要流畅、干脆,一笔成形。“最重要的是要防止手抖。”朱德祥说,“手一抖,字就毁了。”为防止手抖,他曾反复练习,将一块厚厚的石材,刻了磨,磨了又刻,直到石块被磨成薄薄的石板。

  “刻字过程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一气呵成,脚步声都很可能影响创作。”很多时候,朱德祥会把雕刻内容提前记熟,最大程度减少出错,用他的话说,整个创作的过程“如履薄冰”。

  “微雕艺术‘艺在微’,愈是细微,功夫愈精;‘意在精’,对雕刻者的书法、绘画功底要求极高,不是一味追求小就好。”朱德祥介绍,那些字体歪斜、行距不齐、画技失准的微雕,都不是好作品。而出众的作品,都极注重书法的笔锋和韵味。

  凭借耐心和坚持以及对微雕技艺孜孜不倦的追求,现在朱德祥借助显微镜,能够在一平方毫米内雕刻25个字。形象地打个比方,就是在米粒大小的面积上刻600个字,而且字迹美观、兼具神韵。

  2017年,朱德祥精心完成的一件作品:抗战纪念馆收藏的印章规格:2.4CMx2.4CMx9.6CM。刻字面积为2.2CMX7.6CMx3面(10字/平方毫米)。

  在高7.5厘米,2厘米见方的印章侧面,刻下毛泽东同志4.6万字的《论持久战》,作品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永久收藏。

  至目前,朱德祥在石头、米粒、头发、竹子等材料上创作微雕书法、篆刻作品300余件,颇受国内外收藏家喜爱......

  “微中见艺是我一生的奋斗目标,只有当最小的微度与最好的艺术品质相结合时,才能达到微雕艺术的最高境界。”尽管已年近古稀,朱德祥对微雕艺术的追求一如既往,永不停歇.....


旅游新闻报料QQ群:131380194
 
 
 
 
 
作者: 秦仁智 文章来源: 贵州旅游在线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8-06-14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内容
无相关信息
贵州旅游在线
关于本站网站地图广告服务隐私保护招贤纳士合作伙伴网站团队帐号信息

本站为中国景观村落和经典村落景观评选申报贵州工作站
贵州旅游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法律顾问:腾辉律师事务所 
  旅游业务:贵州黔中行旅行社 旅行社许可证号:L-GZ00397 icp 网站备案编号:黔ICP备10200780号-1 gabeian 贵公网安备 52010302000380号
电话:18985589677 地址:贵阳市南明区晒田坝路鸿源居6栋17号 邮政编码:550001
支持单位:贵州省民主建国会 贵州省艺术摄影学会 贵州省写作学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黔B2-20030008  黔新出网版准字006号  贵州省通信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广告代理:贵阳金钥匙广告有限责任公司   手机:18985589677 
贵州旅游在线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