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 德育为先
蒲校长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热爱国家、有社会责任感和公德的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我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学生,不会开车、弹琴、唱歌、跳舞,但我那个年代非常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多数人工作踏实、非常敬业。”他在办学中始终坚持将“德育”放在关系学校发展的教育之首,并具体到每一个环节,以“爱的教育、铁的纪律”,将来自不同家庭、学校及不同生活习惯的学生,融入积极向上的氛围之中,获得更好的思想观念及行为举止。要求学生在封闭式校园里穿戴整齐,积极参加重大活动,始终保持秩序井然。即使2000多名师生参加的篝火晚会,地上也不会遗留一张纸片。
学校还请来社会各界人士给学生上课,讲社会发展的轨迹,请让学生感动的家长讲供孩子读书的不易。一名父母离异的学生曾在日记中写下仇恨的语言,经过素质教育理解了父母,放下心中不平投入学习;一名父母下岗的学生,其母亲谢绝学校减免学费借钱缴纳,该生受到很大触动,跪在母亲面前泪流满面;一位开出租车的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每天工作12小时;一位学生3岁失去父亲,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他供他上学,使贪玩的他悔恨交加;一位炒爆米花的父亲为孩子交来120元黑乎乎的零钞作生活费,蒲校长让财务科将这堆钱在玻璃罩中展出,成为教育学生的感人教材。
学校坚持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语言和思想教育学生,把大话、套话转化为做人的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走出家门,你是家庭的形象代言人;走出学校,你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喜欢做的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珍惜他人劳动、学会礼让、学会相处”。这也是兴农中学历年来的专题教育内容,感恩、责任心、理想、抱负,在兴农中学的德育中得以强化、升华,
在“北京校友齐贺母校兴农中学十五周年校庆”的信中,留下了这些滚烫的字句——“在母校的成长历程中,正在凝聚成一种‘自强不息、谁与争锋’的兴农精神,这种精神必将成为我们每一个兴农人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精神支柱。我们坚信,兴农中学必能成长为一所享誉全国的著名中学,书写中国民办教育的光辉篇章,培养超群绝伦的国家栋梁。”
立足于因贫辍学、因差辍学的两个贫瘠的“教育喀斯特土地”上,兴农中学经过26年的攻坚克难,创造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教育、挫折教育、竞争教育、优才教育的体系。
铸就师魂 潜心育人
“成为贵州家喻户晓的名校,使我们的教师成为被人羡慕的教师,使我们的发展模式为贵州民办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的模式”,这是蒲邦顺从创办兴农中学起就树立的远大目标。
民办学校建设的每一分钱都要省着花,创业时师生们曾将棒子绑在树上作为体育课的单杠,到山上挖植物美化校园,到建筑工地运来碎石废土铺操场,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备课。蒲校长的办公室、宿舍,是在走廊上用三合板围成的空间,还借给来探亲的教师亲属做临时宿舍。学校发展成如今的规模,蒲校长仍然住在教室改建的住房里,他表示“在所有教师没有解决住房之前,我不会搬出去。”
蒲校长认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他亲自制订的教师招聘核心条件是要爱学生,而不是对学生没有丝毫感情的知识贩子;学校的考核机制规定:好政策向基础班倾斜,基础班教师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报酬高于好班,因为教师对基础班的教育付出更多心血,基础班学生考上大学相当于优等生考上重点大学和名校,都要受到学校奖励。这一教育理念吸引了很多来自教育发达地区的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而优化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