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龙村每天晚上都会在鼓楼里唱侗歌,这也是英倩蕾选择九龙长期住下的主要原因
澳洲博士英倩蕾心中的侗歌
蒙君
初到九龙村一切都显陌生,“是村里人的友好和愿意接受我的态度,以及歌师们教我侗歌的耐心让我能够坚持做下去,”英倩蕾说,这里有时天天晚上都唱歌,音乐已是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置身于花桥、鼓楼、溪流、吊脚楼间,感受到纯净的无指挥、无伴奏,以合唱为主的唱歌形式的音乐,英倩蕾意识到这就是她心中寻找的婉转、悦耳、悠扬,如清泉徐徐而来,又似百鸟鸣春,演绎着神秘了千年的纯粹地道的民间和谐之音。
在九龙村,英倩蕾像一个普通的侗家农妇,同村民们一起生活一起干农活,学侗语唱侗歌,有时还教孩子们学英语。每逢婚丧嫁娶,她也同村里人一样去帮忙去凑热闹。全村的人都知道她爱吃红薯、黄瓜和蔬菜,不吃肉。闲暇的时候,英倩蕾经常带着本子和录音机,请侗寨里最有学问、最有名望的歌师教她侗歌。“这里的歌师也互相学习,不管是60岁,70岁还是80岁,”英倩蕾说,侗歌就这样在歌师们言传身教的升华中得到传承。英倩蕾的三位歌师吴美芳、吴品仙、吴学桂对这位“洋学生”的评价是“非常棒”,英倩蕾更把三位老师当作一辈子的朋友来对待。如今,英倩蕾不仅可以用侗语同村民们交流,还学会了20多首侗歌。
再过4个月,英倩蕾将离开九龙村回澳洲完成她的博士论文,虽然论文题目还没有拟好,但内容一定是关于侗歌的。英倩蕾说,喜欢中国音乐,是从上大学学二胡开始的,而侗族大歌自身独特的魅力在于,大歌就是侗族的生活。将来,英倩蕾最想做的工作是在艺术上促进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交流。
“干田种谷,水田种秧,侗家人人会唱歌”。在侗乡原始古朴的村寨,山道弯弯的乡间小路,在古老的木屋里……宛如天籁的美妙弦律, 让英倩蕾一次又一次被这如清泉般清澈悦耳的音乐所感动,而我们也一次又一次被这世世代代演绎着古老沧桑的无字文明的歌唱所折服。
侗乡,该用怎样的词汇来描绘呢?在她看来,那应该是高山、坝子、河流、鼓楼、风雨桥、刺绣、稻米、水牛、米酒、淳朴的村民和悠远的侗歌……。(完)
入乡随俗,不过英倩蕾只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