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至成(1903年11月30日——1967年2月3日),贵州三穗人,侗族。1928年,在反“会剿”的下,负责伤病员管理工作,解决给养和医药供应。
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1938年冬因病到苏联就医,后入苏共远东局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军需部部长,组织扩建军需工厂、兵站、医院和仓库,为部队进行辽沈、平津战役提供了物资保障。
1949年起任华中军区、中南军区军需部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副院长等职。
1967年2月3日于北京病逝。
他于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杨至成作为中国军队后勤工作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创造了红军后勤工作的“六个第一”:
担纲了“朱毛”红军的第一任大管家。制造了红军第一身军服。
开辟了中国军队第一条邮政通道。建设了中国军队第一个电讯系统。提出了中国军队第一部后勤供给标准。
创办了第一所军事后勤学校。
1946年1月,赴苏学习的杨至成回国,把自己长期搞后勤工作的经验及留苏学习的理论同战争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几十个军需工厂、仓库、医院和学校,帮助地方接收、巩固和筹建了几十家工厂企业,先后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抽调组建后勤保障机构50多个、50000多人,同时调运各种军需物资27万多吨,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1958年,杨至成在北京筹建了中国军队第一座大型现代化的科研城,实现了所有营房通电、通水、通气,保证了军事科研人员能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开展科研工作。
此后,他组织人员编写教学提纲和讲义,并形成了中国军队第一本军事后勤教材——《红军簿记学》,成为红军第一所供给学校的第一部教材。
杨至成先后撰写了《艰苦转战》、《井冈岁月——毛主席在井冈山片断》、《回忆往事-少奇同志在中央苏区》等数万字的革命回忆录和理论文章。
杨至成创作了100余首诗词,先后于《星火燎原》、《解放军报》、《北京晚报》、《贵州日报》等书籍报刊上发表,被誉为“将军诗人”。
清廉做官。
新中国成立后,杨至成表弟周铨定,让他在武汉找个工作。
杨至成招待了表弟几天后,对周铨定说:
“现在在武汉,我虽然有权,管财管物管工厂,但这些都是人民的,我不能用它们来谋私,也不能为你找工作,更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啊。
表弟你也是知书达理的人,过去对我也多有帮助。
希望你还能理解我,继续帮助我……”
表弟连连低头,最后抬起泪眼答应了。随后给他买好车票,打好包袱,送他回三穗老家去。
毛主席请客。
1957年12月下旬的北京,晚上9时半,杨至成夫妇乘车进入中南海。一见面,毛泽东便和他们聊家常。
到深夜11点,毛泽东便邀请杨至成夫妇共同进餐。
杨至成说已吃过晚饭了,但毛泽东执意要请他们吃一顿饭。
毛主席说:
“家常便饭,随便尝尝。你这个供给部长,管了我好多年的饭,今天就让我管你一顿饭!"
这也是贵州人(侗族代表)被毛主席执意招待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