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赞清(1805-1869),字次臬,又字襄臣,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人。
幼年迁居贵筑(今贵阳市)。
1835年举人,1838年进士。
以知县即用分发直隶。
补阜城知县,署献县知县,调正定、卢龙知县,升芦台抚民通判,署永定河北岸同知,升顺天府治中,署通永道、霸昌道。1856年五月补天津知府。
1860年十一月擢顺天府尹。
1862年以府尹兼署刑部右侍郎、迭充辛酉科举人复试阅卷大臣、壬戌科会试搜检大臣、顺天乡试监临官、稽察右翼觉罗学。
九月补授直隶布政使。二年
1863年调湖南布政使,次年曾奉旨祭告南岳。后又护理湖南巡抚。
1866年,招入为太堂寺卿、稽察左翼觉罗学、转宗人府府丞。
1867年补授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再补工部右侍郎。1869年
病逝于京师,葬之于贵阳宅吉坝。
石赞清当年在贵州贵山书院读书时,一次学堂举行堂课考试。院长亲自巡视,数次经过赞清的身边,见他还没有开始落笔,就问他怎么回事儿。
石赞清回答说,“习腹稿。”院长一撇嘴,“腹稿无佳文。”石赞清回答说,“间亦有佳者。”院长怒其不逊,成绩出来,石赞清名列榜末。
外放直隶省知县时,琦善为直隶总督,他向来不喜欢科甲出身的人。
当石赞清按照惯例去参谒时,琦善见他其貌不扬的样子,就直接说他当知县不称职。石赞清礼拜后说,“敢问大人,不称者,以学乎?职进士出身也;以才乎?职未莅任也;以貌,则曾引见来。”问得琦善无话可答,只好喝斥他“无礼”,把石赞清撵了出去。
1860年6月,石赞清任天津团防。
当时中国正遭受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被迫与英法等侵略者签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侵略者迫使清朝政府割地、赔款。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权益,加紧侵略中国,英法两国以兵败大沽口为借口,率兵入侵略天津,清兵大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清朝的达官显贵各自仓皇逃命,咸丰皇帝令恭亲王留守北京,自己也往热河逃之夭夭。此时,国运艰难,民族危亡。石赞清作为天津团防,从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出发,认为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伸张正义。
一天,石赞清穿上官服以示郑重,代表清朝政府独自一人前往英军大本营,向英军统帅孟某晓以大义。
石赞清站在公堂上愤怒地指责侵略者:
“中国是文明友好之邦,人民勤劳善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招惹过你们,你们为什么无端侵占中国,杀戮抢劫,涂炭生灵?你们这是对中国的侵略,这是对文明的亵渎,这是对人类的犯罪!你们必须立刻停止在中国以及天津一带犯罪行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领土是不容侵犯的,你们必须马上离开中国,否则,一切后果由你们负责。”说罢,石赞清端坐于大堂之上,藐视敌人,大义凛然,不可侵犯。
英军统帅在石赞清的慷慨陈词中胆战心惊,想不到中国还有如此不畏强暴、爱国爱民的政府官员,心里暗暗佩服。
于是,只好为石赞清让座,并表示愿意接受谈判。谈判中,石赞清毫不妥协,毫不退让,据理力争,显示了中国人威武不屈的骨气和不可侵犯的气慨。
由于双方未能达成协议,英军统帅就使出最残酷的一招,下令扣押石赞清。
石赞清面不改色心不跳,毫不畏惧,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在公堂上怒发冲冠,当面怒骂侵略者,数典他们的罪恶行径。
他一边骂,一边用手拍打着自己的颈子向英军示威:“快杀我!快杀我!”石赞清大义凛然的正气威震夷营。
英军统帅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
他恭顺地对石赞清以礼相待,吩咐下属为石赞清准备美酒佳肴,表示愿与清朝政府议和。石赞清却不吃这一套,无论自己如何饥饿难耐,对英军的美味佳肴不屑一顾,三天之内粒米不入肚,滴水不入口。
天津人民知道此事后,自发地聚集了数十万人,日夜包围了英军的轮船,责令英军放出“石父母”(天津人称自己的父母官员赞清为“石父母”)。
咸丰皇帝闻知此事深受感动,从热河传谕当时执掌政权的大臣载垣,命令他赶快与英国大使巴夏礼、法国大使巴士达等交涉,希望他们立刻将中国大臣石赞清礼貌送回。否则,众怒难犯,激而再战,后果汝负。此乃中国最得民心之官。
英军统帅无计可施,只得乖乖地放回石赞清。
天津数十万人奔走相告,庆幸欢呼“石父母”归来,在街头巷尾大唱:
“为国为民天津府,刚毅不挠胸有主。”
石赞清著有《饤豆吟》十二卷,《饤豆词》69阕,都是集唐人诗句而成,比历来泛集各代人物的词句更难,在古今词林里别树一帜。
他亦能书画,贵州省博物馆藏有其著色山水摺扇两页。
其一《江行图》,题集宋诗七绝一首。
其二《耕织图》,题自作五言排律一首。字效晋人小楷。诗书画三绝,实为精品。
石赞清被执敌营数日,坚拒进食,除痛骂敌酋外,还专写下一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以发抒其强烈的爱国情怀。此词题目为:
《余在夷营中,绝粒求死,辛绣圃(名荣,津门士绅)来视,为余痛哭,因作此示之》,词曰:
生死关头,有甚么,迟疑不决!
又何必,旁观痛哭,声声悲咽。
海国直教银管误,天家但恐金瓯缺。
恨潼关不守老哥舒,勋名裂。
段公笏,苏卿节,睢阳齿,常山舌。算古今臣子,先后同辙。
养气久无心可动,招魂只有恩难绝。
戴头颅一个此间来,拼流血!
在这阕词中,他一面痛斥无能大员失守大沽炮台的误国罪责,一面忧虑京师之安危,同时还宣达了自己坚不可摧的意志-他要像唐代怒以笏板击打策反之贼的段秀实那样,像手持符节绝不降于匈奴的汉臣苏武那样,像咬碎牙齿誓死抗击叛敌的唐代名将张巡那样,像舌被割下仍大骂敌人的唐将颜杲卿那样,宁拼一死而绝不屈服于敌寇。
从敌营回署后,石意犹未尽,再作《满江红》一阕,题目为:
《有问夷营中情事者,作此答之,用前韵》:
中外华夷,是与非,一言而决。
管甚么天津桥下,水流呜咽。
信国读书何所事,椒山有胆休教缺。
倘当时一个念头差,身名裂。
敢自诩,坚名节;更那得,广长舌。仗天公垂念,还辕返辙。
使酒曾拼千日醉,传餐已是三朝绝。
恨楼兰未斩竟归来,空啼血!
在这阕词中,他以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文曾封为信国公)及明代肝胆出众的杨继盛(杨氏曾号椒山子)自励,自称本是一嗜酒的豪士,可在敌营却三日滴食未进,他对自己虽能以广长舌(善辩之舌)与敌作斗争却无力斩杀敌酋而深感遗憾。
这两词,均收于石氏的《紫泉山馆诗余偶存》(同治刻本)中。
《偶存》还有另一阕写于同期的同牌词,因有助于人们了解此位志士的精神世界,故一并附录于后。词题较长:
《余在夷营中,语辛绣圃曰:
“署中官印一、令箭一、库银三万,速交天津县令。”并嘱幕友曾卓轩刻余集唐诗(即<饾饤集>)。事后,绣圃述以为笑,谓余命且不要,尚要刻诗,好名之累也。因作此,用前韵》,词曰:
没世无称,尼山语,昭然明决。
争怪我书生积习,临危凄咽。
十载案头营焰冷,几回天上蟾轮缺。
莽将军豹死尚留皮,名休裂。
既无取,司空节;更何问,张仪舌。只锦囊投厕,恐遭覆辙。
壮士蒿歌原快事,外孙齑臼尤其绝,两般儿总是一般情,留心血!
石赞清诗《永定河北岸厅署饯别》
永定河边一行柳,皮枯缘受风霜久。岸南岸北来往渡,微官何事劳趋走。
嗟君此别意何如,与君论心握君手。
听唱新翻杨柳枝,珍重分歧一杯酒。
《宦邸书怀》
年少初辞阙,沾恩更隐难。已知成傲吏,不敢耻微官。劲节凌冬劲,寒枝历岁寒。抱琴时弄月,流水为谁弹。
性拙偶从宦,时危远效官。羁游故交少,孤立转迁难。春兴随花尽,乡愁对酒宽。朝来明镜里,渐觉鬓凋残。
《昭君怨》
雪重拂庐乾,燕山直北寒。空弹马上曲,真愧镜中鸾。古戍烟尘满,边隅粉黛残。自矜娇艳色,时展画图看。
石赞清有集唐人句的《飣餖集》让人羡慕不已,石赞清真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