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宗仁,1944 年2月生于兴义。
1966 年 7 月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
先后在兴义地区师范学校、兴义地区五七师范大学、兴义师范专科学校任教。
现任中国史学会理事、贵州省史学会会长、贵州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历史研究所所长、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等10余项社会职务。
熊宗仁在中华民国史、中共党史、贵州历史、经济文化、年鉴学、方志学、旅游等领域均有突出贡献。
尤以对何应钦研究为国内外史学界所关注。
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20余项。
已出版著作10部、合著9部,主编或参与主编的著作10余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章600余篇.....
研究成果中有15项分别获得贵州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和特殊奖;
省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全国性奖。
长期从事历史学、方志学、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等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和贵州地方史。
涉及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何应钦及其与中华民国史事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研究、夜郎史及夜郎文化研究与应用开发、南明政权在贵州、辛亥革命在贵州、贵州与护国运动和护法战争、贵州军阀史和西南军阀史、贵州五四运动史、贵州历史文化与当代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等。
在农民问题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及研究、年鉴学理论研究、方志学理论研究与方志编纂等方面,亦有专长。
他在2005年撰写的"夜郎文化研究及开发利用综论"一文,把蛰伏在贵州历史深处的夜郎文化,其魅力与光芒已日益显现。
站在新世纪端点,人们已认识到文化力拉动经济发展的迫切和重要,面临着理论和思想的创新,于是乎,专家们探寻的灼灼目光齐齐锁定源头活水~历史文化。
该文紧紧围绕怎样整合现有的研究力量和周边省区的资源,以形成跨省区的以夜郎文化为核心和符号的区域文化、区域经济这一主题,对夜郎与夜郎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进行理性的回顾评估和构建性的前瞻,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的论述很受专家们的称赞......
熊宗仁"兴黔梦,何时圆?"一文发表于2004年第10期《中国改革》杂志上的这篇作品。
由古及今,纵论贵州的“区位弱势”与“通道利弊”,分析了“宝山空手,乞醯邻家”等现象的成因。
呼吁贵州人“知耻近乎勇”,“从横向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出“改变人均生产总值长期挂末的位置,应成为贵州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最紧迫、最实在的基本奋斗目标”。
时隔14载再读此文,诸多观点、判断仍有启发,文章中传递出的危机意识和自省精神犹为可贵。
此文被多家报刊编发,眼光独到,很有前瞻性......
他个人专著有:《何应钦传》、《何应钦的宦海浮沉》、《何应钦晚年》、《何应钦--漩涡中的历史》、《永历皇帝与孙可望》、《五四运动在贵州》、《严修视学贵州》、《姜应芳起义》、《贵阳风物》等10部。
合作出版的著作有:《贵州一览》、《贵州风物志》、《贵州军阀史》、《西南军阀史》(第一卷)、《西南十军阀》、《简明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讲座》、《贵州抗日救亡运动史》等8部。
主编或参与主编的著作有:
《贵州风物志》、《贵州通史·民国卷》、《贵州青年运动史》、《贵州省志·社会科学志》、《农民问题与当代中国》、《马恩列斯毛论农民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工作》、《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夜郎研究》、《贵州:让历史告诉未来》丛书、《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等10余部。
他在国内外和台湾地区发表的学术论文、理论文章和人物传记等近 400 篇。
上述著作和论文有 135项获全国性奖和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特殊奖, 1 项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
1994 年获贵州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1996 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8 年荣获贵州省省管专家称号。2002 年获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人事厅通报嘉奖......
他是省级机关讲座专家、省人社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培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