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五年三月十八日,贵州安顺地区行署公开对外宣布:悬赏百万元,破译红岩碑。无论哪省哪国人士,只要能全文翻译红岩碑,并获得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可,就将安顺地区行署的百万奖励。
安顺地区行署此作虽然难免有些造作之势,却更加使得红崖天书声名大噪。
“关岭到了!”
就在我尚未尽兴的构想之中,车主向我叫道,并将车缓缓的泊在了路边。
下了车,待向路人问明了方向后,我径往红岩奔去。
灞陵河,晒甲山。晒甲山就在离灞陵河的不远处。
晒甲山终被寻着了,可“天书”究竟在哪个位置呢?
我仰头向晒甲山望去,目光在晒甲山的山腰不断来回地搜索着。
忽然,我发现在距山顶约三百米处有一块浅红色的石壁隐映在一片碧绿的杂草丛中,而一些红艳似火的怪状符号就在那爿石壁上腾腾跃动。红绿辉映,分外真切。
莫非这般怪状的符号就是令五百年来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迷惑,并意欲破译而又未果的红崖天书?
我正欲举步攀缘时,耳畔却响起一缕似远似近,若有若无的歌声。
侧耳倾听一会,总算把歌词的大致内容听了个分晓。这歌词的大意是这样的:“红岩对白岩,金银十八抬,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
红岩对白岩?
我朝晒甲山的对面遥遥望去,只见对面的山岭中间有一块白晃晃的岩石,岩石的旁边潜隐着一个黑黝黝的洞口。这白晃晃的岩石或许就是歌词里所唱的白岩(雷打岩)吧。可这红岩的里面,“天书”的背后真的会有十八抬金银?难道破译了这神秘莫测的红崖天书,红岩就会自动地洞开,就可以去对面的雷打岩里抬一把足够称量十八抬金银的大秤么?
想到这儿,我不禁颔首微笑。虽然知道这民谣难免有些夸大之嫌,但其产生的诱惑绝对是不可抵御的。
我努力地向红岩爬去。
“——谁人识得破,雷打岩去抬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