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2年到1965年,安顺地区纠正包产到户的“单干”几乎从未间断,但这种有利于生产发展的模式,就是“野火烧不尽,纠了又发生”,一边在纠,一边在搞。安顺地区一位离休干部提供的资料表明:1965年初,安顺地区共搞了纠正各种形式单干的试点大队19个,生产队166个。
安顺地区曾组织5000多名干部到各个公社,开展以纠正各种形式的“单干”为中心的社教运动。运动以坚持集体、反对单干为主题,大诉单干之苦,大讲单干之害,深挖单干之根。反单干的强大声势历经3个月才告结束。 但后来安顺地委总结这段工作时认为:纠正单干的估计不能过高,还有20%的队纠不好,或是走了过场,有的是明纠暗不纠。 事实确实如此,延续到1965年8月,安顺地委办公室从与各县的联系中了解到,农村单干、半单干有所返潮而且有蔓延之势。
追溯顶云人开创“顶云经验”的渊源时,我们发现,从建国以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党的农村方针政策,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令人遗憾的一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顶云人的“顶云经验”正是在成功与遗憾、经验与教训的反复沉思、反复摸索中产生的。为何“野火烧不尽,纠了又发生”?这说明是“逼”出来的一条生路。当时,一些人家因为没有粮食,为了生存不得不含泪卖小孩——顶云公社相邻的花江区从1959年底至1960年初,有2个大队14户先后出卖小孩16人。大的13岁,小的才1岁多。卖娃所得,最多的粮9升,一般的5升左右(1升约合2公斤)。出卖小孩的生活困难户,多是劳力弱,收入少,负担较重的农户。
探讨“顶云经验”形成的过程,了解顶云人从蹲窝坨“盟约”到“包产到户”在全国的推广,我们会深刻地体会到今天大好局面的来之不易。事实雄辩地证明,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从农村发端,然后到城市,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浓墨重彩地纪念“顶云经验”,就是要印证这样一个道理: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