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昌村是典型屯堡古村落,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东南面,距城区25公里,土地面积2140亩,汉族组成,全村十四个村民组,总人口3841人。 吉昌屯原名鸡场屯。系按十二生肖为序安排集市而得名。后来为图吉样昌盛,取其谐音而为吉昌屯。目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村中一项搞得风风火火的副业乃是贩运活鸡到贵阳销售,这才可谓名符其实的鸡场屯了。
每年农历正月十八,吉昌屯举行隆重的“抬汪公”活动。据介绍,该活动从春节开始准备,正月十七开始举行汪公祭奠仪式,每年都有十几头猪祭奠,多时二十多头猪祭奠。抬汪公,是屯堡村寨每年最隆重的活动之一,四乡八寨的村民都会来到汪公祠堂烧香拜祖神,祭祀汪公。每到此日,吉昌屯参加活动的人员按时到汪公庙集合,司礼组老人着传统服装,恭请汪公菩萨入舆。大街上,腰鼓队、花灯队、地戏队、亭子彩车皆准备到位。中午时分,大街小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汪公巡游队伍出巡。
每到正月十八,吉昌屯商贩云集,祭拜者和游客把大街小巷挤个水泄不通。吉昌屯每家每户皆在门前摆设香案、供品,只燃鞭炮、燃烧纸钱,与示礼迎汪公菩萨,为自己和家人祈福。所以屯堡人有句话:“过完正月十八才是过完年”。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文化部办公厅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名单,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吉昌屯的“抬汪公也叫抬阁(屯堡抬亭子)”入选。
汪华(公元587-649年),原名汪世华,字国辅,一字英发,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隋唐时期割据势力,唐朝大臣。
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促进了当地各民族之间融合。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唯独吴国安宁祥和;武德四年,为了促进华夏一统,审时度势,不计个人得失,说服文臣武将,主动放弃王位,率土归唐。唐高祖李渊授予上柱国、越国公、歙州刺史、总管六州军政[1];贞观二年,因忠君爱国,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将军、参掌禁军大权,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逝后,唐太宗赐谥忠烈。
汪华集儒释道于一身,文韬武略,拥有非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空前绝后的政治谋略。自唐代至清朝,唐玄宗、宋徽宗、元世祖、明太祖、乾隆帝等历代帝王多次下诏,视为忠君爱国、勤政安民、始终维护华夏统一典范表彰;赵普、李纲、苏辙、岳飞、朱熹、文天祥等历朝文臣武将赋诗题词,把他作为千秋楷模来赞颂;江南六州百姓奉其为神,拜为“汪公大帝”、“太阳菩萨”、“太平之主”,建祠立庙七十余座,四时祭祀,千年不辍。
汪华墓位于安徽省歙县城北3公里的云岚山,俗名“汪墓祠”。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营葬。有联赞曰“乱世据六州,保境安民,煌煌功绩重千古;治平朝帝阙,忠君爱国,赫赫英名满神州。记载了这一位“古徽州第一伟人”的辉煌人生!
吉昌屯正月十七抬猪祭祖祈福
礼迎八方宾客,吉昌屯村民每年正月十八都在汪公庙后院准备美味的屯堡美食“一锅香”款待四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