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今天要展示明朝密码空间在何处?
这样的村庄不是1381年奉皇帝之命而来的村庄。村庄的故事有很多密码。这个密码要从很久前说起:
朱元璋和贵州的故事发生在600多年前。
他的卫所制改变了贵州,更改变了将要住在贵州的人们。
他施行了卫籍制,住在卫所的人必须是军人管理。在《隐匿的疆土》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一是在卫所的军官和旗、军都要把妻子等家属迁来合聚,即以家庭为单位;二是划出一定的地区归卫所管辖。开国之处,卫所主要是由军官率领的旗军(即正军)组成,屯田所获自食有余时,就要通过一定身边程序有军的原籍州县把他们的妻小等亲属送到卫所。
这是明史专家顾诚的论述,军人的征战和家庭生活成为一个整体,生活的空间改变了,而文化空间在卫所、军人、家庭间没有任何变化。
屯堡这个地理空间所蕴含的文化遗存就是这样在贵州诞生的。
安顺屯堡在诞生后600多年是没有发生多大变化的,直到1903年,一个名字叫鸟居龙藏的日本人在记录中写他们的服饰和语言依然是明代的、中原的、和本地人有区别的。2006年,来自安顺市西秀区九溪、云山屯的村民从贵州到了南京,一口江淮乡音让亲缘无距离确认。
到了家谱记载的石灰巷,说的话和南京是一样的,吃的东西和南京其实也是一样的,包括最著名的南京煮白蛋。据说吃没有孵化成功鸡蛋的地方不多,南京有,屯堡有。不过在安顺的毛蛋有另外的烹制特点,这是高原,很潮湿,所有毛蛋不能制作为煮白蛋,而是以辣椒配制爆炒,名字炒寡蛋。
这次回归对安顺屯堡有着太多需要思考的话题:
南京已经变了。石灰巷、秦淮河、乌衣巷是家谱上的那个?
南京已经变了,从南京带出来的乡音到了南京已经不是乡音,字根的字大致相同,负累你了这样的古白话南京人不说了,因为南京在大明后的风景是大清的;
南京已经变了,家谱上说的南京是平面的南京,影像记录的是直观的明朝南京。
南京人到了屯堡,是寻乡愁而来,要听老南京话要跟着安顺的屯堡村庄走进南京来的屯堡人家中——
答案其实很简单:
(1)卫所制、原籍制改变的家族命运;
(2)文化空间蕴含的文化认同
(3)耕读多年,陌生的异乡已经是故乡;
(4)文化空间的保留让家乡并不遥远其实应该可以解读安顺屯堡在山里对汉文化的坚守。
农民金守顺的门口张贴了这样的对联:
世间唯有忠与孝
天下良谋耕与读
这难道不能解读明朝民俗何以在安顺停留?
家族文化传承、村庄文化传承让我从明朝来这样的策展得以立足。
传承,这是当下与明朝对话的密码。
然而这个密码今天的言说空间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