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乡愁文化园,是安顺经开区按照戴明贤《一个人的安顺》一书中描写内容为主题,以民国时期老安顺的城区布局浓缩重现民国安顺市井风貌。
项目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8357平方米,总投资9000万元,由国有企业虹阳国资公司投资建设,委托安顺知名餐饮管理企业百年喜宴公司运营,
以旅游文化餐饮为主要业态,让外地游客通过味蕾品味安顺、爱上安顺。
今年以来,在安顺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他们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发扬顽强拼搏的经开区精神,发挥国有企业应有的责任担当,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仅用三个月时间,盘活了闲置的原大明屯堡剧场,打造了以山、水、石、楼、食为载体的文化旅游项目,由戴明贤老师亲力指导,安顺市政协组织全市各领域文化顾问全程参与,集中展现老安顺文化与风土人情,为项目创造了新的文化看点,提升了文化内涵。
据戴明贤的助理陈代立章介绍:“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项目《一个人的安顺》是戴明贤结合自己童年经历,描绘的一副安顺风土人情的浮世绘。
为什么《一个人的安顺》是安顺独特的文化财富?
在文化价值方面,戴明贤个人在艺术界、学界、文学界有很强的影响力与名人效应。
《一个人的安顺》在初版就引起了很大轰动,再版多次并代表中国参加了全球最大的图书展:“法兰克福图书展”。
钱理群称赞其是“安顺版的清明上河图”是研究安顺历史文化独一无二的史料。
今年中国社科院正在进行“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研究项目,研究五个作家与他们的城市之间的关系。
有鲁迅和绍兴、
萧红和呼兰河、
沈从文和凤凰、
汪曾祺与高邮、
戴明贤与安顺。
除了文化价值外,“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还可以起到与游客建立情感联系的作用。此书以一个老人对童年的回忆写成,南来北往的客人或许没有相似的生活背景与教育经历,但一定会对其中的情感进行共通。
该项目结合戴明贤的书来展示安顺的文化内涵。
首先展现的是安顺人的衣食住行。
其次展现两次历史文化变迁即屯堡人带来的江南文化与抗日战争时期“下江人”带来的新文化的影响。
最后,在戴老师本人、西泠印社、中国社科院以及安顺民间收藏家的鼎力协助下,园内有着非常多关于安顺的文化、艺术、自然展品。
这尊雕塑名为“我是一棵移栽的树”,创作灵感来自于戴明贤曾发表于《文汇报》上的同名文章。
我们行走在文化轴上,观看老安顺的石牌坊“莹白色的石头城”。
上世纪30年代更是有超过百座石牌坊成为安顺一景。
穿过石牌坊是一座铜铸的“马帮过街”雕塑,安顺地处交通要道,有着黔之腹滇之喉的美名,往来商旅不断。
这一座“马帮过街”的雕塑表现的正是商队沟通滇黔的场景。
在怀远门通道内“盈中插笔雪盖尾,四只银蹄草上飞”。
力求通过展示安顺优秀文化品格的生命力,唤起人们对故乡思念的同时,激励一代代安顺人坚守独特的文化自信,实现文化的传承、超越和创新,这匹浮雕骏马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展现了我们在全市全域旅游大格局中乘风破浪、后发赶超的决心。
此处灵活解说铺台、栓马石......
在该处的总览观景区,我们身后是利用原剧场观众席按照屯堡建筑风格进行改造的休闲区域,在我们左手边分布有铺台小吃区、能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的团餐区;
我们正前方是鼎甲楼;
鼎甲楼后面是多功能展馆及“适园”;
我们右手边是老安顺戏台及半亭;
戏台后面是参照民国时期安顺餐饮名店打造的“顺园”。
整个项目除分布文化展示、交流功能区外,通过对安顺传统美食的升级打造并对外开放,挖掘项目盈利点的同时,通过利益链接机制,贯通农特产品生产销售渠道,助力同步小康。
“一个人的安顺乡愁文化园”是经开区为旅游注入文化、弘扬安顺文化的一次创新尝试,是探索“文化+旅游”融合深度发展的引领性项目,对“文化振兴经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相信它会成为一个富有文化情怀的旅游集散地和展现安顺文化的绝佳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