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活化石
文/朱世伟
我的作品一直关注本土文化在今天的演变,这些文化从明朝开始一直保留在贵州黔中地区安顺天龙镇,经历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影响人们的生活习俗。
《屯山斗艳》绝版套色木刻 80X80cm 2011年6月
这两件作品的历史背景来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600多年前,明洪武帝朱元璋为加强连疆地区的统治。在江浙招幕士兵,让他们携妻带子进入贵州,居住在设置的卫所里,战时出征,闲时屯垦。明洪武14年,朱元璋钦令颖川侯傅友德将军率30万大军进行征南,一举剿灭梁王,平定了西南边陲,现在屯堡人的祖先就是当年南征的将士及家眷等。战事平息后,为了“永固江山”,朱元璋采取了“屯田戍边”政策,建立“卫所制度”,并将这些军士及其眷属留驻贵州,屯戍于此,至今已六百余年。他们在黔中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生息繁衍,创造了璀璨的文明,其后裔被称为“屯堡人.
《山气》绝版套色木刻 73.5x97cm 2009年10月
作品《戏蝶》和《展颜》是以当地:“地戏”为文本,是在地上表演的戏剧。这一称呼至少在清代已经出现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跳神”,但“跳”的含意似乎包括得还要复杂得多,它除了表示地戏演出方式多为“跳跃式”舞蹈动作之外,还有一种对神的崇敬心情。《戏蝶》作品轻松明快,线条流畅,村寨在谷子扬花的7月中旬也跳地戏,称为“跳米花神”,也是为了乞求稻谷的丰收,这件作品受这样的仪式启发,同时我认为万物有灵,所以在作品中更好地突出人物和昆虫的关系。其中《展颜》作品中特别突出五官面具和人物跳动的体态。做到艺术上的夸张但是不失原真性,这些面具其实是一种人格化,人情化的神兽,通过这样的图像反应了跳地戏背后目的;为了驱邪逐疫。这样的仪式,,年头跳神,能使一年户户平安,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通过这些图像使作品背后的意义得到更好地展现,我的作品防止对符号的简单挪用,呈现一种个人对原生态独特理解,同时注重作品背后的意义。做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增加作品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游动的傩神》86X88cm 绝版套色木刻 2008年
这些面具在表演之后的要举行庄严的封箱仪式封存起来,等到来年表演季节来临的时候才能隆重地打开,其间不能对面具有任何的亵渎。这种中国戏剧“活化石”。作为独一无二的安顺地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今天继续保留下来,我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参与理解600年历史的:戏剧活化石,在今天的意义和价值,借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另外一种有意义的文化面貌。(选自《版画》季刊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