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城池有个别称叫作“黑羊箐”,又写为“黑洋箐”或“黑羊井”……
据文史专家分析:黑羊箐并不是一个小地名,而是乌蛮(彝族)对贵阳建城前整个城镇以及整个格罗格桑盆地的全称,应该是彝语音译的汉字写法,并且当时的城市中心在今筑城都市路一带,而非今大十字。
大十字在元代才成为市区,之前属于城镇东北郊。
而黑羊巷、黑羊井是清代才有的,是汉语名称。据说彝语“黑羊”意为“美好之地”……
筑城 喷水池一带,从晚清至今一直是贵阳老城区的商业中心……
元朝和明朝初期,这里是贵阳城墙的北门,后因扩建外城增设四门,老北门变成了来往内城与外城之间的唯一关卡,在近几百年的时间里,这里先后使用过嘉西坝、格洛格桑、黑石头、铜像台、喷水池、“大背篼”等诸多历史地名,依然不变的是“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的繁荣景象……
在明初建老北门之前,喷水池一带就有另一个地名,叫做黑石头。黑石头的来历,即与苗族节日“四月八”的成因相关……
苗族进入贵州后,来到贵阳这片地区,当时这一带还是深山老箐,所以这一带又称黑羊箐……传说苗王带领苗族在这里因为保卫自己家园,牺牲过后就葬在这个地方。以后每年的四月八,贵阳周边的苗族同胞都要来这里跳场也好,吹芦笙歌舞也好,都是作为一种对先人、先祖的敬畏、崇奉……
黑羊箐现在不存在了,但是我们苗族同胞每年的四月八对于祖先的纪念活动仍然一直保留到现在……
简而言之,就是苗族的民族英雄在农历四月八这一天,在有一块黑石头的这个地方壮烈牺牲(暴动失败后被官军斩首示众),族人为了记住这段悲壮的历史,于是便有了这么个纪念性的节日,黑石头自然也就成了贵阳附近苗族人民的圣物。
由于民族团结,便不再提这个节日的来历了。
这个传统的民族节日,也已经逐渐演化成了苗族青年男女集体谈恋爱的节日。
因为每年的这一天进行民族大游行,都会影响交通,大概在90年代之后,贵阳喷水次的“四月八”活动也被取消了……
北门附近的这块黑石头,是辛亥革命过后,滇军唐继尧主黔的时候,因为唐继尧嫌它挡了骑兵的道,所以命人敲碎了……
同一时期同样缘由被“滇贼”毁掉的文物,还有贵阳城内的多座牌坊……
这些都是有明确记载……
据《贵阳府志》记载:
明洪武十五年,改元顺元城的土城为石头城,门五:其中北门叫布德门。
从该书中的“贵阳内城总图”上看,北门在北门桥以外,玉带河从城门一侧流入内城,周边还有沙井坎、城隍庙、车家巷、东岳庙,
‘’北门月城长三十三丈,垛三十三丈”。
1626年,云贵总督张鹤鸣、贵州巡抚王瑊在北门外增砌外城600多丈,设威清门、六广门、洪边门、小东门四门……
在外城增砌了四门之后,北门就已经失去了老城门的功效。不做老城边的大门,反而成了内城外城交接点、人流聚集的集市,
“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就是形容曾经这里的繁华。民国期间,喷水池一带曾被称为铜像台。
桐梓系军阀周西成主政贵州的三年,曾在贵阳大规模修路,拆除掉老北门,将大南门至六广门的马路扩建连通,改称中华路。
周西成在贵州主政时期,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如:
引进了贵阳市第一盏电灯,修了第一条在城区通车的道路,引进了第一辆雪佛来汽车。然后周西成在镇宁和云南军阀李晓炎打仗,战死以后,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竖了他的铜像……
这尊铜像在解放后被拆除。在整个抗战期间,贵阳城还经历了一场空前的劫难。1939年2月4日,日寇派出10多架飞机飞临贵阳上空,对贵阳进行了一次惨无人道的轰炸。贵阳城顿时成了一片火海,人员死伤惨重,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大十字附近就是重灾区。从东南边(智诚百货大楼)原来下边主要有三家大药店(贵阳的老字号“德昌祥”,爱国华侨胡文虎、胡文豹开的药店“永安堂”,“亚洲大药房”,上海迁来的在贵州的第一家西药厂)这一带一片火海……
周西成建发电厂、设电气局,贵阳开始有电灯、设城乡电话局、创办贵州大学、兴建头桥至油榨街的环城马路及市内其它马路,兴建贵阳通往外地的多条长途公路……
净化社会风气,反腐倡廉,重视社会治安……
民间有周西成时期“夜不闭户”之说等等……
因此,在走马灯似也轮流主政的众多军阀当中,周西成的名声是最好的一个……
1929年周西成阵亡后,按他生前拟定的继承人次序,毛光翔成为贵州省主席,毛批准当时贵州名流的申请,在今喷水池曾经的老北门树立起了一尊从三都搬来的周西成铜像……
塑像建在石头高台上,因此被称为铜像台……
黑石头这一老地名,从此就“让位”给铜像台了……
铜像台拆毁的时间为1952年,跟拆毁102师抗战纪念塔、三桥纪念塔为同一年,一般的文献上都不会说清楚这其中的政治原因,而是简单地归结为交通建设需要而一步带过……
铜像台被拆除后,原址修建了一个喷水池,从此这里的地名再次更改为“喷水池”,用贵阳话念出来的音同“粪水池”,常让外地人摸不着头脑……
附近道路经过多次扩建,中心地带成为环岛花园,并在过去几十年修整过多次……
2001年国庆节,原喷水池的位置落成了一座“四方汇聚”大型雕塑,四块扇形不锈钢,逐渐向空中汇聚,造成整体升腾感,寓意深远。这之后,喷水池一带留给人们的记忆变成了颇有喜感的“大背篼”雕塑……
十年后,为城市交通让道,喷水池环岛启动拆除……
“大背篼”和它曾经替代过的那些东西一样,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只留下“喷水池”这一地名……
几百年来,贵阳喷水池这里的样貌不断在变化,但不论叫什么名字,还有没有塑像,“笙歌十里市中市,冠盖千家城外城”依然在上演,不过披上另一层时代的外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