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城相宝山(又名照壁山,俗称“平顶高峰”)
位于贵阳城区东北里许,山之北面有狮子山,狮子山的“狮子口”正好大张着嘴对着相宝山。
筑城相宝山南连扶风山麓,与扶风山麓是一“山脉”所连。
筑城扶风山景区旧时称栖霞景区(今立牌坊称栖霞胜境)包括的就是东山、扶风山、相宝山三个景点。据明万历年间郭子章著《黔记·山水志》载:
“东北一里有照壁山,俗名‘平顶高峰’。”
清乾隆《贵州通志》也有记载:
“城东北一里,俗称‘照壁山’,排云列嶂,俨若翠屏,与东山对峙,上有梵宇,颇称名胜。”此寺亦称毗尼寺(毗尼,佛教语,为戒律之意),照壁山寺,为黔地唯一的律寺(即开期传戒),旧时香火旺盛,堪称佛门圣地……
据《贵阳府志·祠宇附记》载:
照壁山寺为明崇祯九年(1636年)贵阳巡抚冯晋乡所建,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及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行过重修和改建……
上相宝山,东南两边皆可有道,东边羊肠小道,曲回难行……
南边今贵州师范大学校园内有路可行,路缓好走。从南边上山,行约半里即可抵达原寺门附近,再拾级而上二三十阶梯进到寺内。殿内规模不大,原来却是佛门清净之地,正中供奉有佛像,两旁塑有十八罗汉,佛龛左右原供奉着古铜牛和古铜镜各一件,铜牛身长二尺许,铜镜直径尺许,不知何时遗失。为何在寺内要供奉铜镜、铜牛?
据旧志书载:
传说铜镜能照人三世。清代诗人沈毓荪有《过相宝山寺》诗曰:
“万里登台慵照镜,前生可是此山僧?”
《山水吟》一书对相宝山寺内供奉铜镜的民间传说是这么说的:
“清代有一个知县,闻名笃信相宝山寺内供奉的铜镜灵验,可照出人的三世景况。于是,他坐着八抬大轿,打着红伞,由县衙差役鸣锣开道前往相宝山寺,想照照自己的身世。
知县照其前世时,见铜镜上显现出一布衣百姓;照今世时,铜镜上显现出的是一位打红伞、坐八轿、前呼后拥,但却是个搜刮民财、贪婪无度的贪官;照来世时,铜镜上显现的却是一头在犁田赎罪的牛。
知县一怒之下,命差役拿来黑鸡黑狗,杀之以血喷洒铜镜,从此以后,这面铜镜事情了灵验。”
原相宝山佛殿外有长廊,围以栏杆,凭栏俯视巉崖断壑,尽在脚下。遥望四方,黔灵矗于前,贵山耸于右,扶风、东山排于左,岚烟云霭,朝变暮幻,别具情趣。寺侧有石洞名“碧云洞”洞口石壁上镌刻着“相宝留云”四个大字。据说,此洞为当时佛教徒违戒被罚“面壁”之处。洞西有危崖陡起,四围大树参天。山右为一小阜,原结庐三楹,祀宋朝清官包青天包拯像于内……
筑城照壁山势不大,却是历代文人经常雅聚吟咏的清静地方。清人吴振槿对这里的景物做诗赞曰:“人言苦萃确,我爱松间风。倏然不知夏,缥缈登兹峰。威迟樵人径,崔嵬梵王宫。幻相灭诸妄,镜台尘已蒙。长廊亘天际,疏雨湿网虫。凭栏一以眺,群山自横纵。城郭出地底,万家云气中。闻香入微妙,解带语从容。坐久豁斜景,饮涧下双虹。”此诗对相宝山全景作了高度的概况与描绘。
在清、民时期,政府官吏、社会名流常于重阳佳节,选胜在此登临。
清初曾任贵州提学使的知名画家邹一柱在其《山水观验册》中就有相宝山的画幅、题名:“相宝留云”。
足见当时相宝山乃贵阳一处胜境……
在相宝山北边不远处是狮子山,它像一尊神狮守卫着相宝山……
云岩区境内有狮子山两座。一座就是相宝山北边这座,另一座就在就西边罗汉营附近。
传说这一对狮子是一雄一雌,相宝山北边的是雄狮,西边罗汉营的是雌狮。它们违背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性,老是互相打斗不休,弄得天怒人怨。一天,雄狮到今喷水池旁的薛家井喝水,雌狮也来这口井喝水。
于是两狮又打斗起来,雄狮把雌狮的尾巴咬断一截,雌狮把雄狮头皮咬去一块。
两头狮子互不相让,都跑到玉皇大帝那儿去告状。
玉皇大帝派二郎神来进行调解。
二郎神为让两狮永无争斗,用赶车鞭赶来一座山把它们隔在两边,这座山就是相宝山。
二郎神又用定海神针把它们分别定在东西两地,并令北边的雄狮护卫相宝山,不能走动一步,留下了“雄狮护宝”的传说……